第三百六十五章 你来我往道亦怒
他老上司瞠目结舌……由从五品直接便飞升成了二品大员,这升官的速度当真是骇人听闻、震古烁今。足足连升七级。
康熙想的明白啊,从五品小官的朕够不着。可是正二品的那天天都要上朝,到时候朕当着完颜瑞的面下旨。不信朝堂之上还能跳出什么反贼和藏獒来。
心情大好之下康熙没三天病全就好了,精神头足得比生病之前还要多出三分,加上大玉儿这会儿正纠结拜神的事情,也就没顾得上和孙子说事儿,以至于被蒙在鼓里的康熙全无顾忌。
所以第四天卯时一到,没得到任何提醒的康熙就带着满腔的战斗热情,风风火火走路上朝去了(至于容易散架的木质肩舆康熙是不敢坐了,生铁打造的的肩舆正在镀金之中——以至于以后抬肩舆的太监都被锻炼的远胜军中猛士,不但个个力大无穷,而且还奔走如飞,不知道羞煞了多少男儿)。
早朝开始的时候,整个大殿之中就数康熙和完颜瑞两人最兴奋。
康熙高兴激动的原因和饿了三天的狗见着新鲜的骨头一般无二,时不时瞅着傻乐的完颜瑞双眼都差点放出了绿光。
而完颜瑞甚至比康熙兴致勃勃,只是这样的情绪打从接到圣旨之后还伴随着深深的迷茫,所以他就一边傻笑一边数着自己前面的人头了。
啊,这个是礼部尚书;嗯,那个好像是高大学士;咦,最前头的那人莫非就是传说中的裕亲王?
……
尚在迷迷糊糊的中的完颜瑞就好似乡巴佬参观动物园一般喜滋滋的辨认着一位位传说中的大人物,以往这些人对他而言那当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存在,哪怕见着人家府上的管家都得恭恭敬敬,谁能料到今天自己居然能鲤鱼跃龙门似得和这些大清朝顶尖的人物同殿为臣了呢。
完颜瑞一个人在哪里美得不行,康熙却先得认认真真的履行皇帝的职责。
三藩的事情虽然开始收尾了,但有着完美主义倾向的康熙依旧一丝不苟的对种种细节进行了安排。等到朝堂上的大事、要事处理完毕,康熙就不耐烦管其他的鸡毛蒜皮了,正打算和完颜瑞开口说话呢,突然大殿外面又传来一声急报。吓了一跳的康熙见来人是太后身边大太监,便连忙让梁九宫出去听了消息,没过几分钟,康熙就瞅着脸色惨白的梁九宫和见鬼似得一路飘了回来。
“梁九宫。太后如何了?”康熙只当太后得了重病,而且这事也没什么不能对人说。急切之下还不忘施展手腕,想当着满朝文武面显摆显摆自己的纯孝。
可是向来和康熙极有默契的梁九宫这会儿居然不配合。不但对着康熙的目光躲躲闪闪,还下意识的瞄了瞄满屋子的大臣,然后便一副便秘的模样盯着康熙作出了一副欲言又止表情。
康熙那人多聪明啊,一见梁九宫“暗示”心里就琢磨开了:
莫非这事和这些奴才有什么关系……难道是太后勾结了朕的大臣打算造反,这完全没道理啊;那就是谁家大臣的后院出了大事,那些老太太小媳妇告状告到太后那里去了?
康熙一脑补就觉着自己真相了。
虽然皇帝只应该提纲挈领的处理天下大事,可是偶尔关注一下大臣的后院也是清朝皇帝们一向喜闻乐见的业余活动。这项活动一来可以让清朝的皇帝没事解个闷儿;二来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展现自己对奴才们的关心;但其中最大的好处便是能收集大臣的把柄……似
康熙想的明白啊,从五品小官的朕够不着。可是正二品的那天天都要上朝,到时候朕当着完颜瑞的面下旨。不信朝堂之上还能跳出什么反贼和藏獒来。
心情大好之下康熙没三天病全就好了,精神头足得比生病之前还要多出三分,加上大玉儿这会儿正纠结拜神的事情,也就没顾得上和孙子说事儿,以至于被蒙在鼓里的康熙全无顾忌。
所以第四天卯时一到,没得到任何提醒的康熙就带着满腔的战斗热情,风风火火走路上朝去了(至于容易散架的木质肩舆康熙是不敢坐了,生铁打造的的肩舆正在镀金之中——以至于以后抬肩舆的太监都被锻炼的远胜军中猛士,不但个个力大无穷,而且还奔走如飞,不知道羞煞了多少男儿)。
早朝开始的时候,整个大殿之中就数康熙和完颜瑞两人最兴奋。
康熙高兴激动的原因和饿了三天的狗见着新鲜的骨头一般无二,时不时瞅着傻乐的完颜瑞双眼都差点放出了绿光。
而完颜瑞甚至比康熙兴致勃勃,只是这样的情绪打从接到圣旨之后还伴随着深深的迷茫,所以他就一边傻笑一边数着自己前面的人头了。
啊,这个是礼部尚书;嗯,那个好像是高大学士;咦,最前头的那人莫非就是传说中的裕亲王?
……
尚在迷迷糊糊的中的完颜瑞就好似乡巴佬参观动物园一般喜滋滋的辨认着一位位传说中的大人物,以往这些人对他而言那当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存在,哪怕见着人家府上的管家都得恭恭敬敬,谁能料到今天自己居然能鲤鱼跃龙门似得和这些大清朝顶尖的人物同殿为臣了呢。
完颜瑞一个人在哪里美得不行,康熙却先得认认真真的履行皇帝的职责。
三藩的事情虽然开始收尾了,但有着完美主义倾向的康熙依旧一丝不苟的对种种细节进行了安排。等到朝堂上的大事、要事处理完毕,康熙就不耐烦管其他的鸡毛蒜皮了,正打算和完颜瑞开口说话呢,突然大殿外面又传来一声急报。吓了一跳的康熙见来人是太后身边大太监,便连忙让梁九宫出去听了消息,没过几分钟,康熙就瞅着脸色惨白的梁九宫和见鬼似得一路飘了回来。
“梁九宫。太后如何了?”康熙只当太后得了重病,而且这事也没什么不能对人说。急切之下还不忘施展手腕,想当着满朝文武面显摆显摆自己的纯孝。
可是向来和康熙极有默契的梁九宫这会儿居然不配合。不但对着康熙的目光躲躲闪闪,还下意识的瞄了瞄满屋子的大臣,然后便一副便秘的模样盯着康熙作出了一副欲言又止表情。
康熙那人多聪明啊,一见梁九宫“暗示”心里就琢磨开了:
莫非这事和这些奴才有什么关系……难道是太后勾结了朕的大臣打算造反,这完全没道理啊;那就是谁家大臣的后院出了大事,那些老太太小媳妇告状告到太后那里去了?
康熙一脑补就觉着自己真相了。
虽然皇帝只应该提纲挈领的处理天下大事,可是偶尔关注一下大臣的后院也是清朝皇帝们一向喜闻乐见的业余活动。这项活动一来可以让清朝的皇帝没事解个闷儿;二来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展现自己对奴才们的关心;但其中最大的好处便是能收集大臣的把柄……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