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从仙到人)
��体、识神、元神,或者称身心灵,对应的是德智体美。

  身体修体,为健身;识神修智,为学习读书研究交流;元神修美德,为合道。

  美和德是发自内心的,由识神学习,再复归于元神。

  美德是理想国的根基。美是德的一部分,而德是道在人间的显化。

  任何的疾病,都反映了身心灵的缺失及不协调。

  节奏是身心灵臻于完美的表现。

  本书推崇静坐,是为了更理解静的状态,练打坐并不是修道,只是坐桩,锻炼身体的一种好的方式而已。

  如果静坐,要应用于一切场合,这才符合无所不在的道。

  修道应该是全天候的事业。

  绝对的“无我”是死人,这也是人可以修到的最高境界,你连痛苦都可以无视,才可以象佛主一样舍身饲鹰,耶稣一样献身十字架,孟子一样虽千万人吾往矣!

  范仁通过“常有常无”去接近“无我”状态!

  只可惜目前只能做到常有时无,而且“无我”的品阶还不高。

  所以“我”的这个脑箍还没能取下来。

  写文中间,识神是极为热衷,估计是名利心在作祟,而元神极不耐烦,我必须不停抽烟来安抚。

  写到这里,天上一脚,地下一脚,是不是有点混乱?修道这么神秘的事情,居然搞成了科普知识,哈哈,能有耐心看到这里的,都是有缘人,作为修道人,俺也足够大方,绝没有隐藏一丝一毫。

  修道还是要自悟,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得来须躬行。比如“当下”这个概念,我就是千言万语,如果你没有切身感受,那么也是不知所云。这也是修道很难成为流行文化的原因。

  现代人修道还有个便利条件,但也可能是弱点,就是大量的理论功法都能在网上找到,不像古人还要千里迢迢才能求到真经。但到手容易,便不易珍视,而且选择困难,见异思迁,都是成道的障碍。

  我写的修道文,恐怕信的人很少,里面全是粗浅的道理,没有什么高深的法门,人人一看便懂,一看就明白。但是我真的很担心,正因为很粗浅,其实没有人能懂。修行是注重实践的,如果不能实修,其实懂和不懂没多大区别。所以有必要再加些说明文字。

  大道是玄而又玄的,但修炼应该是具体而微的,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修炼。

  我说的修炼,就是工作和生活,不要说我工作很忙,生活压力大,这才更需要修炼。仙路导航绝不是针对特定的人群的。古时候连皇帝都要修行,平民百姓,难道就没有更高的追求么?修炼,不就是养家糊口么,呵呵,也不失本真。

  现在看这篇修道文的,往往是对修行感兴趣的人,这部分人会觉得我的理论太浅,作者道行也不深,给初学者看看还行,可是真的如此么?而对修行不感兴趣的人,则更是错失良机,珠玉在前,却视作瓦砾。

  而且修行从来就不是那些神神鬼鬼的玄学,我甚至觉得都应该列入大学的课程中。中国传统的教育,儒学就是一门修炼的学问。佛道儒从来是并称的,不要被宗教的外衣迷惑了。旧中国的落后,并不是文化上的落后,是科学上的缺失而落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的都是些不实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