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境与凡境(中)
��然。

  病人往往只关注身体,而忽视灵魂。灵魂的状态,比验血的指标要重要的多,科学证实,人的免疫力与心境息息相关。

  身体的问题往往反映出灵魂的不足。

  范仁,本书看似东拉西扯,都只有一个目的,入静,或者叫入境。能入境者万中无一,入境就是得道。对,就是道德经。何为得道,无畏是也;何为无畏,无为是也。凡人摈弃恶习,入境即可进化为仙。

  上面说的的五大境界,是凡人的叫法。仙界还有另外的叫法,分别为恐惧、孤独、无聊、完成、安全,对应凡人界的恍惚、压抑、平常、洞彻、无畏。

  凡人一降世,便以大哭入场,弱不禁风,一定要抱持才安静,这就是恐惧境,也分为初、中、高三阶,会走路、会说话、会认识人了,则进入孤独境,开始学习,建立人际关系,直到工作自立,则进入无聊境,追求人生的意义,世界的真相,也可分为三、六、九等,一般凡人,也就止步于此了,等到人老退休以后,往往境界还会倒退。也有精英人士,或天赋异禀、或时运亨通,通过建立事业,努力钻研,突破无聊,可以达到完成境。这也是进入道境了,再极少数毅力超群的卓越人物,在所处领域能呼风唤雨,跃升安全境,从而无畏。

  了解仙界的说法,会有助于后面的修炼学习。

  仙界!真是向往啊,身为凡人,向往仙界,能多说说仙界的事情么?

  仙界是个游戏世界,你不是常玩么,无非也是打怪升级么,你手机电脑里的虚拟世界,就是伪仙界。你按照仙路导航,后面也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到达极乐之乡,那才是真实的仙界。

  老孙自我评估,此前一度落到孤独境中阶,经过顿悟,近期处于无聊境,修炼进展颇为神速,目前已开始冲击完成境。

  呵呵,确实有些操之过急,希望能进入道境。

  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人每跨一个大境界,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我去,你自己都没有得道,跟我们瞎咧咧什么。

  多新鲜,俺要是得道了,还能出来乱说么。能知道“道”就了不得了。俺也只知道二位得道的高人,老子说:‘有生于无’,释迦摩尼说“色即是空”。很难想象在资讯闭塞的古代,他们那儿来的知识?居然直达现代物理学的最高成就。有生于无,色即是空,这个谁不懂谁是文盲哦!可是俺不敢说懂,俺不可能懂,俺要说懂了就太浅薄了,因为这属于世界的本质,只有修至道境才能懂。

  我终日因为头疼而头疼,偶尔因状态的反弹效应,灵光闪现体验到无畏境,我容易么我。

  本书的如意算盘,是写与修并进,以治愈头疼为证道之果,以书完本为进入道境。因为越推进到后面几章越难,非入境写不明白。

  说心里话,道是我现在解除头疼咒的唯一稻草,不然呢?

  遥望到远方的那条金光大道,似乎通向光明,只恨积患已深,前行乏力,范仁,前方玄而又玄,要勇猛精进呀!

  为什么“无畏”,是修道的顶端?试试发掘自己的内心,当真正无所畏惧,那就大道已成了。

  这个无畏,绝非傻大胆,酒后或是赌赢了一大笔钱,这是建立在洞彻基础上,无所畏惧。处于这种状态,斧凿加身而面不改色,即使坐在死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