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广年对(4)
br />
  黄巾起义之后,武旬的父母参与了造反,结果易阳城大战,陈暮下令放火,武旬的父母就在大火中丧生,唯独他活了下去。

  官军看武旬的年纪就知道不是黄巾反贼,就给他放了。

  但孩子也就十一二岁,哪里能自己一个人活下去。刚好遇到胡志,出于同乡的情怀,哪怕不认识,也咬牙把他收入了刘备军里。

  像这种年纪小的孩子在黄巾军甚至在冀州各地到处都有,父母死后如果没有其他亲属宗族或者同乡扶持,就只能当流浪儿,一般要不了多久就得饿死。

  刘备陈暮他们从幽州一路走来,在路边看到这样流离失所,没有家园的流浪儿童何止数十,成百上千都有了。

  不过汉朝时同乡情谊和宗族情谊非常牢固,胡志看在同乡的情面上收留了这名叫武旬的幸运儿。

  所以严格来说,陈暮就是武旬间接的杀父杀母仇人。

  听到胡志的话,陈暮瞳孔微微一缩。

  他让刘备在城里放火,原因在于孟震的前锋军人少,无法掌控局面。

  火势一起,城内大乱,黄巾军就很难积蓄力量抱团袭击。

  事实上那场火也的确达到了效果,于羝根到头来也不过聚集了几千人。大部分的人马都因为火势起来,各自逃窜而无法组织起有效反击能力。

  虽然事出有因,可不管怎么说,武旬的父母也的确是因为那场大火而死,陈暮总归是要负一些责任。

  哪怕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陈暮现在的身份是官军,而他们是反贼。

  官军杀贼,天经地义。

  但父母是反贼不假,孩子是无辜的。

  如果没有胡志的话,武旬大概也就只能饿死这一条路可走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是个无解的命题。

  只能说,这吃人的世道啊......

  陈暮摇摇头,把脑子里的胡思乱想去掉,目光看向刘备。

  刘备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唉叹一声,上去把二人拉起来,责怪道:“胡志,你既是我军中士卒,便是我之手足兄弟。你同乡之子,亦是我之亲人,我怎么会责骂自己的手足,赶走自己的亲人呢?以后这孩子就跟着你吧,务必要将他照料。”

  胡志大喜过望,感恩戴德道:“谢谢中郎,谢谢中郎。我虽年老体衰,但亦知忠义。是中郎给了我一家三口和这孩子饭吃,我也希望能为中郎出点力气,不能杀敌时,请允许我为中郎清扫庭院,站岗巡逻。”

  刘备本想推辞,但胡志心里过意不去,一定要如此,无奈之下,他也只得同意。

  其实三国几位君主当中,刘备曹操孙坚孙策的武力值都不低,孙坚孙策刘备就不多说,马上打来的天下。

  曹操也是位猛人,《三国志·魏书》:“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这又是个误会曹操的地方,很多人以为是曹操怀疑吕伯奢要举报他,所以才杀人一家。实际上是吕伯奢的儿子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