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第十四州(6)
  “其实也不算是坑人啦,”魏延挠挠脸:“真要是坑他的话,也不会将王英另有安排了不是?”

  下了一盘大棋,魏延是承认的,

  因为将南亚变为“巴州”,成为大汉的第十四州,并非是结束,而是开始,

  只不过,这个开始,和刘巴的那个“开始”,内涵不太一样。

  但是……这不是怕刘巴知道了“真相”,会有抵触不是?

  真要是挖坑的话,就不会煞费苦心的将王英摘出来放在特殊位置上了(绝不是刘巴心理阴暗的想法),

  总之……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而为什么不是别人,选择了刘巴呢?

  安保公司的考核通过是一方面,

  眼下的荆州派和梁山军团,别看是“人才济济”,但是能出任这么大一片领土的州牧人才,实在是没有,

  丢了一条臂膀,正在努力学习,“转职”为文官的关羽,还差“亿点点”(好吧,其实是魏延对“大意失荆州”这件事有心理阴影),

  黄忠的宝贝儿子黄叙,同样也是在成长中,州牧?

  怕是自己也不好意思接活儿吧?

  要是能被刘巴“相中”,从一个郡守开始做起的话倒是不错。

  马良马谡则是风格不搭(马谡年龄也不到),

  总不能把“镇宅之宝”诸葛亮放出去吧?

  所以,思来想去,因为安保公司的操作脱颖而出的刘巴,其实已经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还有一点,除了安保公司,刘巴的另一项考核(暗中观察测试)在魏延和诸葛亮眼中也是合格的。

  那就是对大数据概念的确立,和合理使用。

  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主流软件工具,

  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

  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在这个时代,即便是魏延一直在努力的“开挂”,要想真正的把大数据在精英群体中贯彻下来也是妄想,

  所以,一番删改后,只是保留了“海量的数据规模”这一点。

  不求精英们如何做到,只要能真正意识到,重视起来,就烧高香了。

  刘巴,就是这一波“大数据筛查”下,表现的最好的(之一)了。

  在南亚这个人员众多且混杂(哪怕是被丧尸筛查了一遍,相对来说还是很多),能依靠的核心骨干文化素养一般(其实就是垃圾)的前提下,

  只有通过魏延的“开挂”,利用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系统,将海量数据传递给刘巴,才能尽快达成目标。

  “说到大数据……”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