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上京寻踪
往白马渡口的那几人,早就连同这个秘密一起消失了。
胡衍对自己亲自出手的这个战果笃信无疑!
但是虎哥以及秦盼兮却不一样,他们从耶律宁的身上看到了秦刚能幸存的可能。并在这个意念的支撑下,重燃希望,一起出发前往辽国。
前往遥远且辽阔的辽国,需要足够好的马匹,他们一行的第一站便是悄悄地来到了沧州的养马寨,去找骑兵学校校长乌索董。虎哥在沧州时,曾与他有过不浅的交情,并知道他是值得信任的人。
秦刚不仅是乌索董的恩公,更是其所有族人的恩公。他们在沧州这里生活得既稳定又富足,这几年来,尽心尽力地在这里驯马、培养骑兵,然后再源源不断地送往九州,唯恐做得不够努力。
这次,秦刚失踪并被朝廷猜忌的消息,通过顾大生传到养马寨时,他们虽心急如焚,却也深知在大宋境内,他们这些人除了坐等消息之外都无能为力。
听虎哥说,他们此行就是要去大辽寻找恩公的下落,乌索董自然是喜出望外,不仅为他们每人都配备了双马,并且还强烈建议他们带上猪奴儿与查哥里兄弟俩,一则他们都十分熟悉辽国那里的情况,二则也可在随行中帮着照料好这些马匹。
北上之行于是就变成了九个人,二十匹马,顺势也就扮成了前往辽国上京收购货物的商队,从天津寨进入辽境,沿着辽西走廊一线从锦州向西,取道辽国中京大定府。
自天津寨之后,便就已经是典型的辽国北方风貌了。
原本这里的田地都被大片的草场所替代,沿途有许多契丹人的毡房,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各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周围散落着他们放养的马牛羊群。偶尔会有一些零星的田地种有庄稼,里面忙碌的却明显都是汉人和奚人。
辽国的道路非常地粗糙,也看不出会有什么明显的维护,全靠过往的行人与马匹的踩踏来夯实。尤其是经过锦州折向西行之时,风沙漫天的气候多了许多,甚至走到后来,直接便就是突如其来的风雪之天,也让他们一行人的路途变得异常地艰难。
在虎哥的建议下,更由于越往北去,气候越来越开始寒冷,他们在中京城时,就都改换了契丹人的胡服,穿上了毛皮外衣,以尽可能地避免沿途有可能会出现的麻烦与意外。
而辽国境里的城市内外,就几乎是两个世界:
在城市以外,漫眼只有草原和沙地,尤其是进入了冬季的北方草原,一片枯黄,外加初雪一块块地显示在沿途各处,无比地荒凉。
当年苏辙出使经过这里,便就写下了“胡为独穷陋,意似鄙夷落。民生亦复尔,垢污不知怍”的感叹。
但是在沿途的一些城市中,却彰显出了大辽作为“中国”之地所能拥有的文明与文化,而且这方面的发达程度,绝不比更南方的大宋差多少。
过了中京之后,道路更加难走,而且时不时地还会遭遇北方的沙尘暴与风雪的袭击,在一起北行的商队的劝告下,盼兮他们这一行人,走走停停,一切小心为上,又因为对于前行之路的陌生与不熟悉,一直到达最后的上京临潢府时,时间竟然已经到了新的一年正月底了。
这已是大辽乾统三年、大宋崇宁二年的正月底。
从上京城的南门进城,居然发现这里的道路笔直而且宽阔,两边的房屋都排列得相当整齐,并如同棋局般一样规�
胡衍对自己亲自出手的这个战果笃信无疑!
但是虎哥以及秦盼兮却不一样,他们从耶律宁的身上看到了秦刚能幸存的可能。并在这个意念的支撑下,重燃希望,一起出发前往辽国。
前往遥远且辽阔的辽国,需要足够好的马匹,他们一行的第一站便是悄悄地来到了沧州的养马寨,去找骑兵学校校长乌索董。虎哥在沧州时,曾与他有过不浅的交情,并知道他是值得信任的人。
秦刚不仅是乌索董的恩公,更是其所有族人的恩公。他们在沧州这里生活得既稳定又富足,这几年来,尽心尽力地在这里驯马、培养骑兵,然后再源源不断地送往九州,唯恐做得不够努力。
这次,秦刚失踪并被朝廷猜忌的消息,通过顾大生传到养马寨时,他们虽心急如焚,却也深知在大宋境内,他们这些人除了坐等消息之外都无能为力。
听虎哥说,他们此行就是要去大辽寻找恩公的下落,乌索董自然是喜出望外,不仅为他们每人都配备了双马,并且还强烈建议他们带上猪奴儿与查哥里兄弟俩,一则他们都十分熟悉辽国那里的情况,二则也可在随行中帮着照料好这些马匹。
北上之行于是就变成了九个人,二十匹马,顺势也就扮成了前往辽国上京收购货物的商队,从天津寨进入辽境,沿着辽西走廊一线从锦州向西,取道辽国中京大定府。
自天津寨之后,便就已经是典型的辽国北方风貌了。
原本这里的田地都被大片的草场所替代,沿途有许多契丹人的毡房,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各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周围散落着他们放养的马牛羊群。偶尔会有一些零星的田地种有庄稼,里面忙碌的却明显都是汉人和奚人。
辽国的道路非常地粗糙,也看不出会有什么明显的维护,全靠过往的行人与马匹的踩踏来夯实。尤其是经过锦州折向西行之时,风沙漫天的气候多了许多,甚至走到后来,直接便就是突如其来的风雪之天,也让他们一行人的路途变得异常地艰难。
在虎哥的建议下,更由于越往北去,气候越来越开始寒冷,他们在中京城时,就都改换了契丹人的胡服,穿上了毛皮外衣,以尽可能地避免沿途有可能会出现的麻烦与意外。
而辽国境里的城市内外,就几乎是两个世界:
在城市以外,漫眼只有草原和沙地,尤其是进入了冬季的北方草原,一片枯黄,外加初雪一块块地显示在沿途各处,无比地荒凉。
当年苏辙出使经过这里,便就写下了“胡为独穷陋,意似鄙夷落。民生亦复尔,垢污不知怍”的感叹。
但是在沿途的一些城市中,却彰显出了大辽作为“中国”之地所能拥有的文明与文化,而且这方面的发达程度,绝不比更南方的大宋差多少。
过了中京之后,道路更加难走,而且时不时地还会遭遇北方的沙尘暴与风雪的袭击,在一起北行的商队的劝告下,盼兮他们这一行人,走走停停,一切小心为上,又因为对于前行之路的陌生与不熟悉,一直到达最后的上京临潢府时,时间竟然已经到了新的一年正月底了。
这已是大辽乾统三年、大宋崇宁二年的正月底。
从上京城的南门进城,居然发现这里的道路笔直而且宽阔,两边的房屋都排列得相当整齐,并如同棋局般一样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