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挺进宰执
>
  另一边的虎哥的行径也极让人不齿,他口口声声找秦湛索要的钱是遣散安家费,但是在拿到钱之后,却并没有如其所说那里回西北安家,而是一转身就在京城的一家镖局里做了镖师——原来却是早就找好了跳槽后的下家。

  就连跟着李清照前后只去了秦家几次的丫鬟阿珠都在私下里议论:真是白瞎了秦姑爷对他们平日里的照顾。

  不过,还没有轮到阿珠去吐槽别人家的事情,就在她自己伺候的小主子这里,却是出了更让她烦心的事情:赵家三郎赵明诚最近过来得有点勤快。

  要说赵明诚,则不得不提一下他那个如今官运亨通的爹爹赵挺之。

  赵佶登位之后,自然是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一阵子的人事调整:

  由于苏轼请求致仕,蔡京得以继位右相;章惇虽然仍是左相,但已经被打发着去做先皇安葬的山陵使诸事;同时,曾布却像一条疯狗一样,派了大批手下,恨不得就盯着章惇此后走过的每一寸路、做过的每一件事,开始一丝一毫的复查,但凡要有个遗漏缺失的,一定就会跳出来进行大肆攻击。

  还好,赵佶尚能守得住方寸,迄今为止,对于弹劾章惇的奏章尽数留中,不过还是派了人给这位老左相递话,意思是:朕这么着一直护你也不是个事啊,你自己做事可得要上心啊!

  曾布暂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左右相之位,但他还是积极努力地想办法拉拢建立自己的人手势力,在他的大力推荐建议之下,赵佶提拔了赵挺之新任吏部尚书,而空出来的御史中丞则安排给了回朝不久的侯蒙。

  赵挺之担任吏部尚书,不仅意味着他就此掌握了提拔任免朝中官员的实权,而且还是在新帝即位的关键时刻,所以赵挺之非常清楚天子的用意,于是开始力主绍述之说。

  因为他已经看得很清楚,赵佶十分认可他的皇兄哲宗对神宗皇帝的绍述之为,只是因为绍圣新政乃是章惇一手实施,他刚坐稳皇位,自然不希望身边有这么一尊前朝宰相大神来掌握这一切。

  所以在此时,朝堂上突然站出来了一个力主绍述的赵挺之,而且这个赵尚书又是长得高大英俊、一表人才,更重要的是,他还与那之前刚致仕的苏老相极不对待,真是合适得不得了的人才。

  于是在亲自接见了几次之后,赵佶便十分大方地又给他又加上了尚书右丞的职位。

  在北宋一朝,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枢密使、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还有参知政事这九种职位统称为执政,俗称副宰相,加了“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便就是宰相,此时不设宰相,以门下侍郎前加左仆射为左相,中书侍郎前加右仆射为右相。总之,这宰相加执政一起统称为“宰执”,都可称为相公。

  因此,赵挺之历经多年的奋斗,终于“挺”起来了,挺进了大宋宰执行列之中!

  一方面是父亲的升职荣耀,另一方面又是秦刚被“莫名其妙”地成了大宋禁名词,一片痴心的赵明诚终于感受到自己的春天要来临了。

  所以,这段时间,赵明诚频频来到李家拜访,来时总是携带一些新近去他们家拍马屁者送来的一些金石印本,名曰“同好交流”,倒是不太好让李清照将他拒之门外。

  只是赵明诚的眼里只有李清照,却是不会在她的身边人那里多花费心思,而他的好友陆浩也就最多能指导他下决心去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