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豆箕燃豆
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钱贵则更不用说,从京城到西北、再到九州,秦刚知道他一直跟随着胡衍,是他的心腹。这原本也没什么,其实谈建、赵驷手底下都有不少类似于钱贵这样的亲信,让他们做事,总得需要一些各自指挥得力的人,重点只是在于指挥的人有没有贰心。
胡衍没有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带人在京城里抓他与赵茂,却是安排钱贵先帮助他们逃出京城。这应该不是胡衍还想站在他这边想做什么,而是在他自认为已经可以掌控住局势的前提之下,想要在端王那里立更大些、更彻底些的功劳而已。
“说说你的想法吧!”秦刚淡淡地对着眼前拜倒在地的胡衍说道。以他现在的功力,已经发觉在这处屋子的四周,应该都布置有人手。
胡衍此时在原地站起身来,平静地说道:“大哥你还不知道当前京城里的形势吧?昨天太后已降旨,授端王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列宰相之上。苏相反对无果,愤然提出辞职,这第一道辞呈虽然被太后驳回了,但依着他那性子若是再多递几次,也就难说了!”胡衍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着秦刚的反应。
“蔡京也回朝了吧?”秦刚没理会这些话,反倒提了一个新问题。
“回大哥,蔡元长已经恢复为翰林承旨,太后有意拜其为知开封府。”
“蔡京好算计啊,知开封府一职极为重要。章相若不反对,京城局势便在其一手掌握之下。可章相一旦对太后此意反对,接下来必然会有人再荐蔡京进入两府,到那时,可就是无法再行反对了!实在是厉害啊!”
“大哥明察秋毫,他们确是如此谋划的。”
“那给了你什么个承诺啊?”
“蔡承旨建议恢复熙宁时的制置三司条例司,届时荐小弟入该司为检详文字。”胡衍回道。
这个检详文字之职全称是: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看似极为普通,它源自王安石首次变法之时,为了让手底下一些官品与资历不高的变法成员能够快速进入朝廷核心,其中这个条例司检详文字就是用来掌握财权的,另外还有中书检正公事,是用来掌控政务的。蔡京许了这个位置,一是十分符合胡衍的身份与管事特点,二也是暴露了他急于依托故事,快速插手朝堂事务的野心。
“大哥能否听小弟一言。”胡衍为了摆脱当前被问一句答一句的被动状态,下定了决心道,“如今大势已明,陛下已经不能理事,宫中乃是太后听政,而端王深孚众望,拥者甚众,相信很快就能继承大统。大哥你若现在回头,也能算是没有错过拥立之功,小弟仍愿意如从前一样,为大哥驱使,于大哥帐前听调!”
“哦?城里不是已经开始对我画影捉拿了吗?如何还能立下拥立之功呢?”秦刚反问道。
“城中人多口杂,就怕一时说不清楚,所以小弟这才作主,先送大哥出城,并在此处好好劝说。”胡衍一看秦刚态度有所松动,立即加紧劝道,“谋事之初,小弟已向端王讨得恩典,在定策之前,须得再给大哥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胡衍啊胡衍,你我自小一起长大,我还不知道你心里的想法吗?”秦刚冷声喝道,“皇宫里是端王的手笔,京城里是蔡京的杰作,也只有到了城外,才有你胡沧海的功绩展现。我若能听你所劝,自然是皆大欢喜。我若不听所劝,这里或许就是我们兄弟情义断绝之地,亦是你胡检详立下大功的福地吧!”
钱贵则更不用说,从京城到西北、再到九州,秦刚知道他一直跟随着胡衍,是他的心腹。这原本也没什么,其实谈建、赵驷手底下都有不少类似于钱贵这样的亲信,让他们做事,总得需要一些各自指挥得力的人,重点只是在于指挥的人有没有贰心。
胡衍没有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带人在京城里抓他与赵茂,却是安排钱贵先帮助他们逃出京城。这应该不是胡衍还想站在他这边想做什么,而是在他自认为已经可以掌控住局势的前提之下,想要在端王那里立更大些、更彻底些的功劳而已。
“说说你的想法吧!”秦刚淡淡地对着眼前拜倒在地的胡衍说道。以他现在的功力,已经发觉在这处屋子的四周,应该都布置有人手。
胡衍此时在原地站起身来,平静地说道:“大哥你还不知道当前京城里的形势吧?昨天太后已降旨,授端王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列宰相之上。苏相反对无果,愤然提出辞职,这第一道辞呈虽然被太后驳回了,但依着他那性子若是再多递几次,也就难说了!”胡衍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着秦刚的反应。
“蔡京也回朝了吧?”秦刚没理会这些话,反倒提了一个新问题。
“回大哥,蔡元长已经恢复为翰林承旨,太后有意拜其为知开封府。”
“蔡京好算计啊,知开封府一职极为重要。章相若不反对,京城局势便在其一手掌握之下。可章相一旦对太后此意反对,接下来必然会有人再荐蔡京进入两府,到那时,可就是无法再行反对了!实在是厉害啊!”
“大哥明察秋毫,他们确是如此谋划的。”
“那给了你什么个承诺啊?”
“蔡承旨建议恢复熙宁时的制置三司条例司,届时荐小弟入该司为检详文字。”胡衍回道。
这个检详文字之职全称是: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看似极为普通,它源自王安石首次变法之时,为了让手底下一些官品与资历不高的变法成员能够快速进入朝廷核心,其中这个条例司检详文字就是用来掌握财权的,另外还有中书检正公事,是用来掌控政务的。蔡京许了这个位置,一是十分符合胡衍的身份与管事特点,二也是暴露了他急于依托故事,快速插手朝堂事务的野心。
“大哥能否听小弟一言。”胡衍为了摆脱当前被问一句答一句的被动状态,下定了决心道,“如今大势已明,陛下已经不能理事,宫中乃是太后听政,而端王深孚众望,拥者甚众,相信很快就能继承大统。大哥你若现在回头,也能算是没有错过拥立之功,小弟仍愿意如从前一样,为大哥驱使,于大哥帐前听调!”
“哦?城里不是已经开始对我画影捉拿了吗?如何还能立下拥立之功呢?”秦刚反问道。
“城中人多口杂,就怕一时说不清楚,所以小弟这才作主,先送大哥出城,并在此处好好劝说。”胡衍一看秦刚态度有所松动,立即加紧劝道,“谋事之初,小弟已向端王讨得恩典,在定策之前,须得再给大哥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胡衍啊胡衍,你我自小一起长大,我还不知道你心里的想法吗?”秦刚冷声喝道,“皇宫里是端王的手笔,京城里是蔡京的杰作,也只有到了城外,才有你胡沧海的功绩展现。我若能听你所劝,自然是皆大欢喜。我若不听所劝,这里或许就是我们兄弟情义断绝之地,亦是你胡检详立下大功的福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