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雨夜宫变
�到苏轼与他交流的内容。在如此关键的时机,要说端王只是因为要辞行正好在宫中,也就算是巧合,但是皇帝中风昏迷,但是他这个成年王爷不是回避出宫,反而是一直留在宫中,而且是在内殿之中,要说是“居心叵测”,那也算是轻的。
反过来讲,皇帝昏迷不醒,如今宫中做决策的,也就是向太后了,她不出言让端王出宫,却是一直带在身边,又召宰辅来商议监国的人选,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半个时辰前,陛下突然醒来了一阵,虽难以言语,但幸好章相强行进殿,连续问了陛下几个人的姓名,只有说到了徐之你的名字后,陛下才点了头,但随后又昏了过去。”
原来如此!秦刚此时因为丁忧,早已没有了任何官职,若非此突发原因,哪里能来得了这里。
“太后有旨,诏秦刚入内殿。”刚才进去的小黄门出来宣道。
秦刚立即向苏轼、章惇他们点首示意后,便跟着小黄门走进了内殿的大门。
内殿里的汤药味甚浓,估计应该是皇帝昏迷后无法进食而反复煮晾所致。当中是宽大的床帷,里面躺着的就应该是赵煦了。
床边分成两堆,靠着床头的是向太后、朱太妃,前者仅仅面有忧色,后者却已哭得不行。而床尾之处,则是刘皇后怀抱着不足五周岁的赵茂。刘皇后更是哭得不行,赵茂则一时看不到具体动静,或许大半夜熬下来,撑不住便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
再远些的圈子,最显眼的,便是在向太后身后两三步站着的赵佶,那处难得会有一块相对稍暗些的阴影,赵佶便站在那里。虽然看不清表情,也猜不出心态,但是一直站在这里,就表露出了毫不掩饰的心态。
向太后是神宗皇帝的正宫皇后,也是赵煦名义上的母亲,但毕竟不是亲生的,对于眼下的局面,确实是会将更多的考虑因素放在朝堂与政局方面。
“秦卿,你虽在丁忧期,但也是我大宋忠臣良士,如今官家身子不豫,乃是非常时期,召你入宫,也是国事需要,望你勿要推托,勤事应对。”向太后的声音过于冷静平和,若非她在之前对秦刚颇有好感,刚才的语气可能还会更不客气了。
而如今的这个态度,也与一个时辰前所发生的事情不无关系。
就在前一晚,二更不到的时候,她便突然接到了赵煦再次昏迷的消息,身为太后,的确颇为紧张,一半是对皇帝身体的担忧,一半便是对之后皇位继承人的复杂态度。
她并非像自己的婆婆高太后那样醉心于权势,但更是不想放弃目前已经成为后宫之主的重要地位。
早在几个月前,自己的两个兄弟进宫来说闲话时,就在话里话外提醒过她,当今的官家身子很是不好,万一又是一个英年早逝的主,假如是让那个未成年的赵茂继位,这垂帘听政的大权,还真不一定会在她在手里拿稳。现在的刘皇后是他亲妈、现在的朱太妃是他的亲奶奶,万一这两人联手,再加上朝堂里那些不省油的宰执们,背后问题会很大。
更不要说,就在她亲眼所看的这些年里,赵煦在所做所为,直接就可以用“胡作非为”来形容。身为太后,她自然不会与已经亲政的皇帝较劲,但是如果给予她垂帘听政权力的话,她倒不会放弃行使“拨乱反正”的责任!
当她急急赶来福宁殿时,意外地看到了守在现场的端王赵佶后,当时便是心头一亮,心道:莫非这就是天意?
反过来讲,皇帝昏迷不醒,如今宫中做决策的,也就是向太后了,她不出言让端王出宫,却是一直带在身边,又召宰辅来商议监国的人选,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半个时辰前,陛下突然醒来了一阵,虽难以言语,但幸好章相强行进殿,连续问了陛下几个人的姓名,只有说到了徐之你的名字后,陛下才点了头,但随后又昏了过去。”
原来如此!秦刚此时因为丁忧,早已没有了任何官职,若非此突发原因,哪里能来得了这里。
“太后有旨,诏秦刚入内殿。”刚才进去的小黄门出来宣道。
秦刚立即向苏轼、章惇他们点首示意后,便跟着小黄门走进了内殿的大门。
内殿里的汤药味甚浓,估计应该是皇帝昏迷后无法进食而反复煮晾所致。当中是宽大的床帷,里面躺着的就应该是赵煦了。
床边分成两堆,靠着床头的是向太后、朱太妃,前者仅仅面有忧色,后者却已哭得不行。而床尾之处,则是刘皇后怀抱着不足五周岁的赵茂。刘皇后更是哭得不行,赵茂则一时看不到具体动静,或许大半夜熬下来,撑不住便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
再远些的圈子,最显眼的,便是在向太后身后两三步站着的赵佶,那处难得会有一块相对稍暗些的阴影,赵佶便站在那里。虽然看不清表情,也猜不出心态,但是一直站在这里,就表露出了毫不掩饰的心态。
向太后是神宗皇帝的正宫皇后,也是赵煦名义上的母亲,但毕竟不是亲生的,对于眼下的局面,确实是会将更多的考虑因素放在朝堂与政局方面。
“秦卿,你虽在丁忧期,但也是我大宋忠臣良士,如今官家身子不豫,乃是非常时期,召你入宫,也是国事需要,望你勿要推托,勤事应对。”向太后的声音过于冷静平和,若非她在之前对秦刚颇有好感,刚才的语气可能还会更不客气了。
而如今的这个态度,也与一个时辰前所发生的事情不无关系。
就在前一晚,二更不到的时候,她便突然接到了赵煦再次昏迷的消息,身为太后,的确颇为紧张,一半是对皇帝身体的担忧,一半便是对之后皇位继承人的复杂态度。
她并非像自己的婆婆高太后那样醉心于权势,但更是不想放弃目前已经成为后宫之主的重要地位。
早在几个月前,自己的两个兄弟进宫来说闲话时,就在话里话外提醒过她,当今的官家身子很是不好,万一又是一个英年早逝的主,假如是让那个未成年的赵茂继位,这垂帘听政的大权,还真不一定会在她在手里拿稳。现在的刘皇后是他亲妈、现在的朱太妃是他的亲奶奶,万一这两人联手,再加上朝堂里那些不省油的宰执们,背后问题会很大。
更不要说,就在她亲眼所看的这些年里,赵煦在所做所为,直接就可以用“胡作非为”来形容。身为太后,她自然不会与已经亲政的皇帝较劲,但是如果给予她垂帘听政权力的话,她倒不会放弃行使“拨乱反正”的责任!
当她急急赶来福宁殿时,意外地看到了守在现场的端王赵佶后,当时便是心头一亮,心道:莫非这就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