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谁来听政
�眼下局势之中的秦刚也感觉并不奇怪:

  大宋对于皇位传承并非遵循严格的“嫡长子”之策,主要是太宗赵光义的“兄终弟及”开了一个坏头。再加上之后有好几个皇帝子嗣艰难,像真宗就生出一个长大的儿子赵祯。然后这个赵祯也就是仁宗最终都没有儿子,只能挑了一个堂兄的儿子来过继。

  为了掩盖这种皇位传承中的混乱与无奈,大宋皇室常常会以“议位”的方式强调最终挑出来的皇帝是众望所归的。

  因此,当年神宗皇帝驾崩之后,因为没有遗诏,虽然他自己有六个皇子,但他的兄弟雍王以及曹王当时都曾不同程度地对皇位有窥探之意,最终还是依靠高太后的一言九鼎,将让皇位重归幼子赵煦。实际上换个角度来看,假如高太后偏向一下自己的任意一个儿子,这皇位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也并非赵煦过于自负,不觉得册立太子是一件多重要的事情。实际上当年在他父皇去世前,他自己就已经被立为太子了,但也未必就是能够十拿九稳地拿到皇位。一切还是有赖主持后宫的太后态度:当年是高太后,如今却是向太后。

  向太后的立场选择的利弊非常明显:如果立赵茂,她垂帘听政的权力就会有争议,而且会是她绝对不喜欢也看不起的刘皇后来竞争、甚至是共享,这点是她所不可容忍的。

  如果是从赵煦现在的兄弟中任意选择一人的话,听政大权也就十拿九稳地在她手上了。

  只是要立谁呢?神宗所余的五子中,赵佖眼疾可以排除了,赵似与赵煦同是朱太妃所生,更得要排除。所以接下来自然也就是赵佶排在她心目中的最前面了。

  更何况,秦刚还发现,原本以为只会醉心于艺术与享受的端王赵佶,却在如今的这个重要关头,表现出了对于皇位的极大兴趣。

  一旦赵佶开始用心了,无论是频频前往向太后宫中的各种讨好,还是他在外界刻意传出的才华横溢的名气,都极能迷惑人。按此时的通行标准,一个懂礼节、擅长丹青书画的王爷,通常应该算是一个能够坐好皇位的好皇帝。

  从端王府出来后,秦刚显得有点忧心忡忡。

  “徐之,端王与高俅这次好奇怪啊!”李清照已经看出了问题,“我总觉得他们邀请我们来看画的目的远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那是自然,端王是想告诉我,他并不是只喜欢花鸟虫鱼,同样也是心系天下民生,也是拥有远大抱负的赵家贤王!”

  “啊!端王他是……”李清照是何等的聪慧,一经秦刚提醒,立刻意识到了这个答案,却是吓得她自己咽回去了已到嘴边的答案。

  “正是!”秦刚直接肯定了李清照的说法,进而安慰她道,“自家的马车上,还是放心的。高俅与我所讲的京城赏画的大臣们,便就是支持端王问位的那些人。”

  李清照原本就胆大洒脱,一经秦刚鼓励,却也不慌不忙地掰起了手指头:“向太后、曾枢相、蒋枢相、韩左丞、赵中丞,还有蔡学士,乖乖不得了,咱们这个端王爷如果今天再如愿以偿地拉到了秦龙制,那岂不真的就是‘众望所归’了么!”

  秦刚笑着去戳了一下她的鼻头:“没什么龙制啦,眼下就只是一个布衣,但也很可惜不能如端王之愿了!”

  “徐之你婉拒了,万一这端王要是问位成功,你可就成了最大的罪了啰!”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