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清明之图
照却开口说话了。
“哦?李小娘子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王爷请看这里。”李清照先是手指画卷开端城外汴河堤岸道,“奴家年纪较小,却是听说如今城外汴河的堤岸护墙并非建造很久,乃是元佑中期的御史方蒙建提请修筑,而此画中的河岸并无防护墙,可见画的应该是元佑中期之前的汴河。”
秦刚与赵佶一看,果真如此。
“再看入城道路之上的牲畜,王爷可曾看出点特点?”
“嗯,似乎是驴多马少,还有些骆驼夹在其中!”赵佶仔细观察了一番。
“王爷好眼力!”李清照赞许后解释道,“自熙宁保马法之后,京师马力渐多,赁马之价也渐低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若是元佑之后的京城,又怎可见到这么多的驴呢?”
“有趣有趣,还是清娘的眼力独具一帜,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也能看出一点。”秦刚也忍不住提出一个他刚发现的观点,“我自来到京城,就发现这汴河之上多有水车水磨。但在此画中却无一可见,想必也是画的水磨兴起之前的河岸。”
“徐之说的没错,水车磨坊也是元佑年后开始时兴。”李清照点点头,继续展开这幅长卷,手指城门附近那一段坍塌的城墙说道,“此处的证据最为明显,王爷提及,有人认为此画有劝谏之意,劝谏内容即包括有城防松弛、官兵懈怠之点,再看画上这处,城门洞开,没有箭垛,一段坍塌之处显示出土墙质地,仿佛确有jing示意味在内。”
赵佶点头道:“确实,不知李小娘子对此作何解释?”
“敢问王爷,如今京师,到底哪一城门之段,还有土墙?到底哪一城门附近,还有坍塌?假如此画作者意为劝谏,所画之地在如今的城墙一周并无实景,此画若是传到官家那里?岂不是就有了欺君之罪?若说画的是元佑年前之景,那么又谈何劝谏呢?”李清照盈盈笑道。
“啊呀!李小娘子这番妙论,最后却是为了支持徐之驳本王的观点啊!”赵佶突然恍然大悟道,语气中虽有玩笑成份,内心却是略略酸意,此时见李清照与秦刚立于一起,却似一对才子佳人,相映相照。
“哪怕与王爷相驳,只是画友讨论,各抒己见。却想那张择端乃是一醉心画技之画师,哪里会与郑介夫那等政客相提并论。”
“有理有理……咦?徐之你是如何知道此画作者便是张择端的?”
秦刚一听,糟糕,说嗨了!此画的画卷之上并无作者题名,后世判断的依据也是到了金人张着的题跋处才注明是由张择端所画。而此时的画卷之上,这些题跋自然还未出现。
“哦?李小娘子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王爷请看这里。”李清照先是手指画卷开端城外汴河堤岸道,“奴家年纪较小,却是听说如今城外汴河的堤岸护墙并非建造很久,乃是元佑中期的御史方蒙建提请修筑,而此画中的河岸并无防护墙,可见画的应该是元佑中期之前的汴河。”
秦刚与赵佶一看,果真如此。
“再看入城道路之上的牲畜,王爷可曾看出点特点?”
“嗯,似乎是驴多马少,还有些骆驼夹在其中!”赵佶仔细观察了一番。
“王爷好眼力!”李清照赞许后解释道,“自熙宁保马法之后,京师马力渐多,赁马之价也渐低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若是元佑之后的京城,又怎可见到这么多的驴呢?”
“有趣有趣,还是清娘的眼力独具一帜,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也能看出一点。”秦刚也忍不住提出一个他刚发现的观点,“我自来到京城,就发现这汴河之上多有水车水磨。但在此画中却无一可见,想必也是画的水磨兴起之前的河岸。”
“徐之说的没错,水车磨坊也是元佑年后开始时兴。”李清照点点头,继续展开这幅长卷,手指城门附近那一段坍塌的城墙说道,“此处的证据最为明显,王爷提及,有人认为此画有劝谏之意,劝谏内容即包括有城防松弛、官兵懈怠之点,再看画上这处,城门洞开,没有箭垛,一段坍塌之处显示出土墙质地,仿佛确有jing示意味在内。”
赵佶点头道:“确实,不知李小娘子对此作何解释?”
“敢问王爷,如今京师,到底哪一城门之段,还有土墙?到底哪一城门附近,还有坍塌?假如此画作者意为劝谏,所画之地在如今的城墙一周并无实景,此画若是传到官家那里?岂不是就有了欺君之罪?若说画的是元佑年前之景,那么又谈何劝谏呢?”李清照盈盈笑道。
“啊呀!李小娘子这番妙论,最后却是为了支持徐之驳本王的观点啊!”赵佶突然恍然大悟道,语气中虽有玩笑成份,内心却是略略酸意,此时见李清照与秦刚立于一起,却似一对才子佳人,相映相照。
“哪怕与王爷相驳,只是画友讨论,各抒己见。却想那张择端乃是一醉心画技之画师,哪里会与郑介夫那等政客相提并论。”
“有理有理……咦?徐之你是如何知道此画作者便是张择端的?”
秦刚一听,糟糕,说嗨了!此画的画卷之上并无作者题名,后世判断的依据也是到了金人张着的题跋处才注明是由张择端所画。而此时的画卷之上,这些题跋自然还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