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北辽的危机
�,天津港已经成为北方宋辽边境上大家心照不宣的特殊市场。彼此官方的地图上,从来没有它的身影与标识,而进出这里的商人与商行,都与彼此的官府以及边境军队有着深厚关联的特殊群体,尤其是辽国那边,若不是与南京道留守府里有着足够的关系,根本就不可能到这里来进出货物。

  李禠尽管在这次交易协议签订之前,得到了对方对货物进入天津港时绝对安全的保证,但是在海船开始靠上码头,并看到栈桥上辽国的官员与士兵时,还是有一些的紧张。

  就在辽国士兵上船检查货单时,李禠连忙让人递上,同时还在里面夹上了一片成色十足的金叶子。

  辽国士兵一看货单,却是变了脸色,居然立即将货单连同金叶子都退还了过去,十分客气地说了一句略嫌生硬的宋语:“萧郎君的货,直接卸吧!”

  于是,辽兵等人立刻下船转而去检查其它的进港货船去了。

  稍顷,便有契丹人拿着萧海里的印信前来接货,这些人甚至就在码头上公然打开货柜,直接检查了混装在里面的刀枪与铠甲等物,一点儿也不顾忌就在不远处的士兵。

  至此,李禠才相信了这个萧海里在天津寨的势力影响。

  对方甚至在检查完了后,直接对李禠道:“下次运货过来,没必要这么麻烦地进行混装,直接就粮食归粮食、布匹归布匹,这些东西归这些东西,这样也方便我们运回去!”

  “好的好的,没有问题!”李禠便一口答应下来。

  “我家郎君说了,这次李掌柜来天津,没什么可送的礼物。便赠送一只我家的手牌,执此手牌在这天津港中,可以采购一些你们寻常宋商采购不到的好货。”

  李禠接过对方送上的一只半个巴掌大的镔铁手牌,上面花纹繁杂、制作精巧,而且入手沉甸甸的,便知应是好东西。

  交接完了货物,对方付款也相当爽快。李禠正好就在这天津港中四处转转。

  天津港实际是在辽国境内,是由辽国南京道三司使李宁一派遣自己的心腹士兵在这里管理,成为了一个辽国特区,许多辽国的大商贾将一些在国内不便正常经营的生意也搬到了这里进行交易,只是这些交易原则上是不能让宋商、高丽商以及倭商参与的。所以萧海里这次送给李禠的手牌,就是给了他一个可以参与这些交易的资格。

  李禠凭着这块手牌,得以进入了港口中一些被辽国士兵把守着大门的特别市场中,进去后才知道里面经营的,竟然会是契丹人的特色奴隶以及名马交易。

  所谓的特色奴隶,便就是指非汉人奴隶。在辽国依旧保留着的奴隶制中,汉人以及高丽人、卜阻人、渤海人等被征服的民族自然是最主要的来源,但也少不了相当数量的契丹本族奴隶。只是随着大辽王朝统治制度的日渐成熟,便有一些官员提出要禁止外族人使用契丹籍奴隶,当然由于难以执行,最后则演变成,禁止向辽国以外的人出售契丹族奴隶。

  不过,由于出售对象受限,这些年,大辽境内灾荒不断、纷乱不止,越来越多的契丹奴隶反倒不容易卖上好价钱。于是,一些动了脑筋的人,就把契丹奴隶搞到天津寨这里,通过特别授权的方式,让像李禠这样的异族人可以出钱来购买。

  不过,对于李禠而言,大宋对于奴隶的限制条件很多,这些契丹奴隶买回去也是相当地麻烦,所以他也只是看看新鲜,并不会出手。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