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极重的货柜
�会派工匠过来,在这里修一座龙门吊。所有的花费列出来,都算四海的,但一定要都做好!”
码头管事的一听,心中大喜,这可是一件占得大便宜的好事,因为这些加固的工作是对方的要求,钱都由对方出,但是加固了之后又不会拆走,最后的实惠却着着实实地落在了码头上啊!
于是,连声答应,并表示一定会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虎哥走了后,码头管事的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唐礼,后者一听,表面上虽然只是一般地赞许,但内心却是激动万分地翻腾了起来:
不会无缘无故地提出要加固码头的,而且是五千斤以上的份量,还有要新建那么大的龙门吊,自然不是为了运卸一些普通的商品。如果巨重无比的东西,却不肯走设施完善的扬州官码头,避税只是个借口,更有可能的是,这种巨物东西,根本就不适合出现在公开码头!
唐礼极其罕见地向上级发去了最高级别的急信,在要求给予最大支援的同时,允许他动用手头所有的资源与手段谋划动手,因为他已经可以判断,这次运送的,极有可能就是他们朝思暮想要得到的东西——火炮!
虎哥的人正在严密监看着这里的一切,需要给唐礼一定的准备时间,但也不能给他太充足的时间,这个分寸是秦刚特意嘱咐过的。
“对了,那里毕竟是泰州的地界,去打听一下他那的知州、通判各是谁?”秦刚说道。
虎哥却是一躬身立即答道:“属下已经打听过了,现在知泰州的叫张叔夜,字嵇仲,之前曾在西军任过参军。通判叫程述……”
“张叔夜?”秦刚大惊,立即打断话头追问道,“可是伯叔之叔,日夜之夜?”
“正是!”虎哥有点奇怪,“老爷去西北的时候,这张知州已经离开西军,难不成也能认识?”
“嗯,虽然不曾见过面,但熙河路的王处道特意向我提过,当年兰州每逢冬天黄河冰封,便易被西贼侵犯,正是这个张嵇仲,发现羌人聚兵,必先到天都集中,然后经其谋划,一举夺下此地,建城为西安州,自此兰州再无患矣!”秦刚如此说道。
这件事的确是王厚与他讲过的,但是秦刚当时记忆深刻,却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的这个张叔夜,却是北宋末年名气不亚于宗泽、李纲的朝廷柱石之臣:
张叔夜并非因科举为官,而是因为荫补成为官员。但在年轻时就崇尚军事,喜欢谈兵论战,所以便去了西北从军。在西安州的谋取与设立中,展现出了他过人的谋略与眼光。此后,他回到中原地区为官,虽然因为自己没有进士出身,而屡经他人排挤,但是幸好得到了目前同知枢密院事蒋之奇的赏识,得以向朝廷献上自己的文章,证明了个人的才华,这才得以陆续任命为舒州、海州、以及眼前的这个泰州的知州。
在之后的岁月里,张叔夜不屑与蔡京为伍,在被赐予进士出身入朝为京官之后,却被蔡京排挤,但是恰恰就是他在再知海州时,便就遇上了到处横行的宋江起义军,也只有到了他的面前,无往不胜的宋江中了埋伏、损失折将,被迫投降。
靖康元年,金兵围攻开封,满朝文武,也只有张叔夜与两个儿子第一时间带领三万兵马连夜入京、浴血勤王,并极其难得地在此时与金兵的交战中,屡获胜绩。
而最令人惋惜的,便是张叔夜的个人结局:他因勤王及时而被钦宗看中,因而便在钦宗坚持议和投降之后,只能
码头管事的一听,心中大喜,这可是一件占得大便宜的好事,因为这些加固的工作是对方的要求,钱都由对方出,但是加固了之后又不会拆走,最后的实惠却着着实实地落在了码头上啊!
于是,连声答应,并表示一定会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虎哥走了后,码头管事的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唐礼,后者一听,表面上虽然只是一般地赞许,但内心却是激动万分地翻腾了起来:
不会无缘无故地提出要加固码头的,而且是五千斤以上的份量,还有要新建那么大的龙门吊,自然不是为了运卸一些普通的商品。如果巨重无比的东西,却不肯走设施完善的扬州官码头,避税只是个借口,更有可能的是,这种巨物东西,根本就不适合出现在公开码头!
唐礼极其罕见地向上级发去了最高级别的急信,在要求给予最大支援的同时,允许他动用手头所有的资源与手段谋划动手,因为他已经可以判断,这次运送的,极有可能就是他们朝思暮想要得到的东西——火炮!
虎哥的人正在严密监看着这里的一切,需要给唐礼一定的准备时间,但也不能给他太充足的时间,这个分寸是秦刚特意嘱咐过的。
“对了,那里毕竟是泰州的地界,去打听一下他那的知州、通判各是谁?”秦刚说道。
虎哥却是一躬身立即答道:“属下已经打听过了,现在知泰州的叫张叔夜,字嵇仲,之前曾在西军任过参军。通判叫程述……”
“张叔夜?”秦刚大惊,立即打断话头追问道,“可是伯叔之叔,日夜之夜?”
“正是!”虎哥有点奇怪,“老爷去西北的时候,这张知州已经离开西军,难不成也能认识?”
“嗯,虽然不曾见过面,但熙河路的王处道特意向我提过,当年兰州每逢冬天黄河冰封,便易被西贼侵犯,正是这个张嵇仲,发现羌人聚兵,必先到天都集中,然后经其谋划,一举夺下此地,建城为西安州,自此兰州再无患矣!”秦刚如此说道。
这件事的确是王厚与他讲过的,但是秦刚当时记忆深刻,却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的这个张叔夜,却是北宋末年名气不亚于宗泽、李纲的朝廷柱石之臣:
张叔夜并非因科举为官,而是因为荫补成为官员。但在年轻时就崇尚军事,喜欢谈兵论战,所以便去了西北从军。在西安州的谋取与设立中,展现出了他过人的谋略与眼光。此后,他回到中原地区为官,虽然因为自己没有进士出身,而屡经他人排挤,但是幸好得到了目前同知枢密院事蒋之奇的赏识,得以向朝廷献上自己的文章,证明了个人的才华,这才得以陆续任命为舒州、海州、以及眼前的这个泰州的知州。
在之后的岁月里,张叔夜不屑与蔡京为伍,在被赐予进士出身入朝为京官之后,却被蔡京排挤,但是恰恰就是他在再知海州时,便就遇上了到处横行的宋江起义军,也只有到了他的面前,无往不胜的宋江中了埋伏、损失折将,被迫投降。
靖康元年,金兵围攻开封,满朝文武,也只有张叔夜与两个儿子第一时间带领三万兵马连夜入京、浴血勤王,并极其难得地在此时与金兵的交战中,屡获胜绩。
而最令人惋惜的,便是张叔夜的个人结局:他因勤王及时而被钦宗看中,因而便在钦宗坚持议和投降之后,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