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山长的心愿
;“老山长说得是,我是见一次徐之就要感谢一次啊!”乔襄文点头道,“表面看起来,菱川书院每年收了不少学生的束修,还有各方人士的捐赠。但是真正维持书院能够一直运作的,却是徐之陆陆续续买在书院名下的数千亩田地,这些田地租放给本地的百姓耕种,每年的产出与田租才是大头啊!”
“当初我还未致仕时,就在扬州听说了这一切,我也在想,这世上多有那些花钱买名声的人,又尤其是成名之后回报乡梓、又或者是收获人心,做这类善举的人不少,亦也不缺你秦徐之一个。”苏颂缓缓地说着,“只是,这这菱川书院的奇妙之处并不仅仅只是有人资助,而在于让人耳目一新的学刊,所以,老夫也就按捺不住寂寞,就想着要来这菱川书院好好看一看,却不曾想,这一看就是这么些年在这里住下不走了啊!”
“也确实是老山长来了菱川后,书院才真正地从淮南之地而声名远播啊!”秦刚心悦诚服地感谢道。
“你莫恭维我,老夫做了一辈子学问,自知哪些地方有长、哪些地方有短。”苏颂一摆手,更加严肃地说道,“说句实话,初时老夫还有点不是太相信这格致之学是你这个未冠之人提出,来菱川书院的另一个想法,就是想来真正琢磨一下你说的这门学问。毫不夸张地说,要论这格致学的学问学习,老夫亦是这书院的学子之一啊!”
“老山长虚怀若谷,是为我等楷模!”乔襄文道。
接着,苏颂便谈及了他这几年,在书院里对于格致学各种方面的研究心得,当然,还包括对于秦刚总是能在各门学科极其关键的地方提出重要推动的疑惑与不解。
秦刚微笑着,认真地听着老山长似是絮叨的讲述,不争辩、亦不解释,似乎如同当年初次拜见时的那样,不亢亦不卑。
“老夫既然是担任了这菱川书院的荣誉山长,也确实参与了书院中大大小小的专业设置、前前后后的教师培育,更是亲眼目睹、亲身体会了一整套完整的格致学说在这里的起步、发展与成型。总是要给这书院留下一点什么吧!”苏颂说得很慢,说着便示意苏携去里屋捧出了两份东西,一份稍薄,大约三册的书稿模样,另一份却是分成几撂、扎得紧紧的、但却依旧高出一倍的信件。
“这《格致之学》的书稿,算得上是老夫对于书院的最后交待吧!徐之你可打开看看。”
秦刚接过最上面的一册书稿,打开封面之后,竟意外地在扉页上看到了与苏颂并列在一起的自己名字。
“这个?”
见到秦刚有点惊讶,苏颂便不出意外地笑着道,“这书稿中的主要内容,均是来自于这些年来,你与书院中各位老师的书信往来。最主要的也就是旁边的这些信件,当然啦,其余的还有很多。也正是对于这些信件里的内容的汇总与整理,才真正清晰地展现出了你对于格致学的整体架构、关键观点、核心思路方向的天才思维。所以,老夫这次不过只是做了一回捉刀匠,而却是冠名其上,更多的还是想让这格致之学发扬广大啊!”
秦刚当然明白,苏颂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他的前面,这并非是想争走秦刚的功劳。先不说这本书本来就是苏颂主笔所撰,就算是其中的思想内容都是出自于秦刚,而苏颂只要愿意能在这本书上署名,那就是以天下闻名的学识名声以及前任宰相的显赫身份来为此学术作背书,以更快地让格致学赢得天下学子的信任与追捧。
“格致一学,秦刚不过只是倡议在先,又略有思考其中。此书为老山长在书院这些�
“当初我还未致仕时,就在扬州听说了这一切,我也在想,这世上多有那些花钱买名声的人,又尤其是成名之后回报乡梓、又或者是收获人心,做这类善举的人不少,亦也不缺你秦徐之一个。”苏颂缓缓地说着,“只是,这这菱川书院的奇妙之处并不仅仅只是有人资助,而在于让人耳目一新的学刊,所以,老夫也就按捺不住寂寞,就想着要来这菱川书院好好看一看,却不曾想,这一看就是这么些年在这里住下不走了啊!”
“也确实是老山长来了菱川后,书院才真正地从淮南之地而声名远播啊!”秦刚心悦诚服地感谢道。
“你莫恭维我,老夫做了一辈子学问,自知哪些地方有长、哪些地方有短。”苏颂一摆手,更加严肃地说道,“说句实话,初时老夫还有点不是太相信这格致之学是你这个未冠之人提出,来菱川书院的另一个想法,就是想来真正琢磨一下你说的这门学问。毫不夸张地说,要论这格致学的学问学习,老夫亦是这书院的学子之一啊!”
“老山长虚怀若谷,是为我等楷模!”乔襄文道。
接着,苏颂便谈及了他这几年,在书院里对于格致学各种方面的研究心得,当然,还包括对于秦刚总是能在各门学科极其关键的地方提出重要推动的疑惑与不解。
秦刚微笑着,认真地听着老山长似是絮叨的讲述,不争辩、亦不解释,似乎如同当年初次拜见时的那样,不亢亦不卑。
“老夫既然是担任了这菱川书院的荣誉山长,也确实参与了书院中大大小小的专业设置、前前后后的教师培育,更是亲眼目睹、亲身体会了一整套完整的格致学说在这里的起步、发展与成型。总是要给这书院留下一点什么吧!”苏颂说得很慢,说着便示意苏携去里屋捧出了两份东西,一份稍薄,大约三册的书稿模样,另一份却是分成几撂、扎得紧紧的、但却依旧高出一倍的信件。
“这《格致之学》的书稿,算得上是老夫对于书院的最后交待吧!徐之你可打开看看。”
秦刚接过最上面的一册书稿,打开封面之后,竟意外地在扉页上看到了与苏颂并列在一起的自己名字。
“这个?”
见到秦刚有点惊讶,苏颂便不出意外地笑着道,“这书稿中的主要内容,均是来自于这些年来,你与书院中各位老师的书信往来。最主要的也就是旁边的这些信件,当然啦,其余的还有很多。也正是对于这些信件里的内容的汇总与整理,才真正清晰地展现出了你对于格致学的整体架构、关键观点、核心思路方向的天才思维。所以,老夫这次不过只是做了一回捉刀匠,而却是冠名其上,更多的还是想让这格致之学发扬广大啊!”
秦刚当然明白,苏颂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他的前面,这并非是想争走秦刚的功劳。先不说这本书本来就是苏颂主笔所撰,就算是其中的思想内容都是出自于秦刚,而苏颂只要愿意能在这本书上署名,那就是以天下闻名的学识名声以及前任宰相的显赫身份来为此学术作背书,以更快地让格致学赢得天下学子的信任与追捧。
“格致一学,秦刚不过只是倡议在先,又略有思考其中。此书为老山长在书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