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县城的布局
�然是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以失败告终,而此时,书院的老师们则会带领这些学生去回顾质疑的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真正地触及到格物致知的本质与内涵。

  因此,在成功中能够获得成长,这是天下所有学院可以做的事情,而在失败中同样可以获得成长,这就是菱川书院独一无二的特色优势了。

  突破了这一层认知的学子,甚至可以突破的时人狂热追求的科举成材体制。

  他们并不排斥科举,许多人在学成之后,同样去投身于这一时代的科举考试。不过,正是由于他们对于学习方法、学习规律甚至是学习本质的掌握,往往极易在各级考试中脱颖而出。绍圣年后的几次大试中,菱川书院学生的登榜比例极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授官就任后的政绩又极其突出。

  更有不少的学子,在学成之后,直接受着书院精神领袖秦刚号召,先后前往西北、河北等地官衙里直接出任吏员,再以极其优秀的干事能力直接晋身选人官职,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

  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怀揣着平步青云,入府为相的远大理想,就有相当多的现实学子,想的便是学有所用,不必苦熬科举之路上的补缺磨勘,而菱川书院在这方面的优势,则是此时全天下任是再出名的书院也无法相比的。

  “苏老山长在这方面,实在是居功至伟啊!”乔襄文提到了苏颂之后,更是无限地感慨,“只是去年开春之后,他的身体便就有了许多的不便,我是强压着不让他再去带课教授学生,但是也拦不住书院的老师们隔三岔五地去向他请教啊!”

  “对啊,季升兄【注:指一直服侍着苏颂的苏携】之前参加先父的吊唁时就曾提到过,我正想过几日要专程去探望一下老山长呢!”秦刚连忙与乔襄文约好了过去的时间。

  因为秦刚一旦过去,还需要专门安排好时间,还要与书院的其他老师、尤其是现在的学生都能有见面、交流以及指导,各方面的安排都需要提前做好。

  “流求格致院的事情,徐之你还是和我多讲讲呢!”乔襄文特意与秦刚说起了这个话题。

  在菱川书院,流求并不是一个秘密,但却又因为太多的语之不详,而让人感觉到是一个极其神秘的地方。

  自从李峰带领第一批优秀学子先赴处州成立了处州格致院,然后又将其整体搬迁到了流求唐州,后续建成了流求格致院之后。流求便成为了菱川学子除了参加科举、从政之外的第三大去处。

  在总体上,大家只知道它建在福建东南部的一个海岛上。

  传说中的那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关键是,那里拥有比在菱川书院这里更多的试验设备、更大的试验场所,而且聚集了更优秀的格致学研究人才。

  包括曾经获得过皇帝御赐金匾的邹神医,菱川书院最知名的机械专家、大食语专家赵梧、还有这几年书院里涌现出来的学术好手,大多都选择了去流求深造,并继续在那里推进着各自领域里的深入研究。就连书院中最知名的生灵学专家,也是书院目前第一位获得专家勋章认证的女子秦盼兮,也曾经在流求格致院逗留学习过月余,回来之后的见识水平,更是令众人惊叹!

  流求格致院,似乎成为了菱川学子在这一生中,终归需要去朝圣一次的地方。

  乔襄文便是感慨,若不是菱川书院这里离不开他,他真想要亲自去流求看一看。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