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县城的布局

  谈建问及这家速运行的名字,秦刚随口说:“叫顺丰吧 !”

  不过,谈建却是依着这时的理解,直接听成了“顺风”,他便直接去找了名家书写好了行名,又手脚麻利地将金字招牌做好了,在拿给秦刚看的时候才发现,不过他愣了一下之后随即便道:“顺风也好,直白易懂!就它吧!”

  在明州的时候,黄友曾经向秦刚提过几次西北童子营的事情:

  这两年来,西北地区的局势与社会环境逐渐稳定,更是由于大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事基本平息,营子营已经两年没怎么新增收留过孤儿了,而最早的学员也渐渐长大,有些直接出去自食其力,而留下的一批,也没有了继续照顾培养新进营孩子的必要。黄友觉得这些老营的孩子们,读书与训练的底子都不错,如果还是留在西北,不管是就地解散、还是维持原状都太可惜。

  这件事原本说是在南征交趾后再来商量的,这次秦刚到了高邮,索性就通知西北那边,愿意来高邮的,就全部跟过来,因为高邮有一块特别适合安置他们的地方——神居水寨。原来的寨民们大多都去了流求,这里都空了下来。

  再由于顺风行的新成立,秦刚还需要从童子营里专门挑选一些素质较好的年长孩子,直接进入核心关键节点负责信息安全方面的管控,相对来说,这些孩子的忠诚度与责任心无须担心。而其它商务上的事则由谈建安排各地商社里分别派驻,这种结合,恰恰便成了这个时代最强大的物流速运的管理体系。

  这次秦刚从明州赶回高邮时,对于乘坐的车船印象极深。他当时就让谈建去联系船厂,进一步研制改进体积较小的几人乘坐的小型车船,只要漕运水网能够到达的地方,通过这种小型车船,能够达到这个时代最快的传递速度,外加上他又是大宋朝民间最不缺陆上快马的人。

  因此,新成立的顺丰行,它的送信小件运送速度足以超越正常的官驿,甚至都能媲美于急脚递,但它的收费却会由于大量聚合的业务,而将成本降到了比普通官驿还低的水平。

  在顺风行的组建过程中,秦刚让谈建放心,最初的所有建设成本,直接让四海银行与商行来投入,因为他们原本就是有着这方面的需求。但是,一旦运行起来,只要优化其中的管理,合理拓展更多的业务,再加上能够有几次好的口碑打出去,这运量就能够上去,赢利赚钱也是肯定的。

  而在高邮的赵驷,身为女婿的探丧义务尽完,便带着秦刚的最后一次指令回到了明州:

  首先,赵驷作为目前海事院的最高职位的长官,同时更是因为他手握海事院最重要的兵权,由他暂时在过渡期内代表掌印决策。

  而东南海事院诸司部与他秦刚关系紧密的官员,无特别的原因与理由,不建议他们离任,希望他们各司其职,静候新任主官的到来。

  尤其禁止任何官吏以效忠秦刚为由,离任前往高邮。胡衍、李纲、黄友等人均表示遵从。

  而按朝廷法度,可以例外的是他的亲兵队。

  除了虎哥已经先行带去的一部分之外,剩余人员有一半则继续去高邮。在剩下的一半里,“进退有度”四名倭卫带了一些人去京城帮秦湛充实力度,再有的人则分别去流求、倭国与高丽等处,负责这些地方的沟通联络。

  到了四月,朝廷的正式诏令下达,正式批复秦刚辞任丁忧,而原监察御史侯蒙,权发遣东南海事院巡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