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胆大的十三
/>   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最先遇上交趾军队所设立的驿站,是由方十三所带领的一支小分队,他们共有七人,是沿着海东水营通往昇龙府的主驿道向西前进的,因此整体速度要比其他小分队更快一些。

  其实方十三并不是义乌人,他的老家在睦州。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叔叔出来做雇工,落脚在了义乌的方村,因为与村里人同姓,便攀了个同宗。在好几次与邻村的械斗中,他敢打敢拼,凶狠劲丝毫不差于村里的年轻人,很受族长看重。

  方十三的这个叔叔比他只长了八岁不到,五年前去了婺州后便应征参加了绿曲兵,之后便跟着秦刚、赵驷一起去了西北,中间曾经写过信回来,说是在那里立了功,升了职,还在西北讨到了老婆成了家,很是令方十三羡慕。

  这次听说来义乌征兵的就是之前的绿曲兵长官,方十三立即就去求族长给他出了个担保,与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同报名后,也被幸运地选中了。

  新兵训练中,方十三虽然非常地用功与刻苦,但运气并不是太好,考核时的表现一般,所以也就没能选中为第一轮的什长。

  但是在这次随舰队出海之后,他却因为自己不怎么晕船,经过长途跋涉后,在海东水营登陆战中的表现就非常突出了,并记了功。

  这次赵驷需要将飞鱼兵拆得很细,分兵撒出去侦查清楚周边的情况,原来的什长就不够用了,这才临时提拔了他。

  与他们搜索侦察范围相距不远的还有另一支小分队,彼此是按驿道为界线,方十三带的人负责搜索北面,而那支小队负责搜索驿道南边的区域。

  交趾也仿照大宋在全国建立了驿站系统,只是他们驿站的驿卒不像大宋那样,可以由朝廷供养发放俸禄的,而是需要自己养活自己。于是,这些驿卒便带着家人,靠着驿站两边建一些竹木屋子,并在附近种点粮食、林里种些水果,河里再捞些鱼,倒也勉强可以维持生活。

  大多数驿站里最重要的工作便是要养两三匹马,好在豆料是由官府供应,平时主要接待长州水师与昇龙府之间传书递信时的信使换马或休息。

  所以,这样的驿站如果没有人特意介绍,就像道路边的普通民居一般。

  一开始,方十三他们即使是再小心,也以为眼前看到的一排竹木结构的房屋只是一处临时聚集的居民村落。

  方十三等人之前在也曾在驿道附近经过类似的零散民居,只是那些交趾百姓,要么远远就躲出去了,要么也会紧紧地关上房门躲在屋子里不敢出来。

  但是,没想到眼前最大的一间屋子居然主动打开了门,出来了几个人,看到了身披甲胄的他们也不慌张,反而非常热心地询问他们有什么需求。

  原来此时的士兵在披甲后的区别都不大,而更因为方十三他们的甲胄精良,使得来人心里猜测:如此精良装备的士兵,不会是长州水师的,搞不好是京城里难得外出的御林军办事路过。

  方十三先被吓了一跳,然后这才发现眼前的这个地方就是一座驿站,而这些穿着普通布衣的人都是驿卒,立即不客气地出手将他们乃至其家人全都控制了起来——要是跑掉一两个,让他们发出示jing信息就不好办了。

  很快,根据审问而得知,在这条驿道上,从这里开始,大约每隔三十里左右就会有一座驿站,一直到达昇龙府。像他们这种小型普通驿站,一般不带军事功能,只负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