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睿智的女娃
】分任左右相,恐会因元佑年间的纠葛往事而频生冲突!”其实章楶在刚才提出“中间之臣”时,首先就想到了过去旧党中的蜀党及其成员。

  相对于洛党和朔党,蜀党的成员更加温和且务实,而他们名义上的领袖虽然是苏轼,但在朝堂中扛大旗的却是一直是苏辙苏子由。

  在元佑初年司马光当政时,苏辙曾作为旧党的右司谏,亲手将一帮新党中坚弹劾出京,自然也包括对于章惇的外贬。所以,当秦刚一提及“苏学士”时,章楶便极其自然地想到了苏辙,也就是他口中的苏子由,并由于苏辙与章惇之间极难调和的严重矛盾,而立即作了否定。

  “噗哧!”李清照却笑了起来,毫无顾忌地插嘴笑道:“章老子却是自己糊涂了自己。前脚说过中间之臣不以党派划分、仅看为人。若说可被称为中间之臣的苏学士,哪里会是苏子由,分明应该是坡翁苏子瞻嘛!”

  “啊?苏子瞻?对啊,苏子瞻!”真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章楶此时却才是哑然失笑。

  由于苏轼天生的淡泊与豪迈风格,常常让人会把他排除在各种政局势力角逐的联想之外,只会当他是一个热情奔放的诗人文豪。但是,平心而论,之所以蜀党的领袖,却终究会由苏轼来担纲,这便就是与他在政治上的耀眼才华与强悍无比的治政能力,所分不开的。

  在此前,无论是他知徐州、知杭州、还是知定州,甚至已经是在贬谪到岒南的惠州时,都在各个地方留下了受人景仰的绝佳政绩,而他在屡进屡出的朝堂之中,无论是礼部、吏部还是翰林院,其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才华,以及在朝政大事要事上毫不保留的战斗力,又绝非其弟苏辙所能比拟的。

  所以,李清照插嘴的意思就是想表示:如果按照你们所讲的这个话题以及前后的逻辑点来看的话,要说能够担任朝中右相的“苏学士”,自然只能是“苏轼苏子儋学士”啊!

  章楶此时又重新打量了一下李清照,却是不以为忤地问道:“徐之可是之前向你透露过什么么?”

  “他能向我透露什么呀!更何况,我也不高兴听他讲这些!”李清照笑吟吟地说道,“我们正在讨论我新作的一首词呢,结果就被你的手下人叫到了这里来。我也是刚听你们提到这朝中的左右相之事啊!”

  章楶闻听这个小女娃并没有更多提前的获知,而只是同他一样刚听了这些政治背景与朝局发展的形势,就是纯粹依靠着个人的政治敏感性而能猜出如此准确的答案,别说是个女孩子,就算是换成他目前的几个子侄,估计都是难有此认知。

  当然,再重新确认了秦刚所提的人是苏轼之后,章楶略略思考了几下,却是连连点头道:“子瞻倒是不仅曾与子厚有旧,而且与朝中大多数人都能交好。其性格直率、风格飘逸,思虑全面,又极尽责,说来倒也确实是个右相的极佳人选。”

  “秦刚多谢章枢相之高瞻远瞩。”秦刚则起身向章楶行礼相谢。

  章楶却是像意料之中的一样,坐在那里坦然受了他一礼,然后便转过身笑着问李清照道:“老话说得好:‘礼下于人,必有所图’。你这小女娃儿如此地聪慧,可否能够帮帮老夫分析分析,看看这秦徐之今天和我讨论如此重要的消息,其用意何在呢?”

  “首先我不叫小女娃儿,我有名字。但是咱们不算太熟,我自号为易安居士,所以章老子你接下来可以叫我易安。”李清照先是气鼓鼓地回道,“然后,徐之是我未过门的夫婿,我凭什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