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诗仙
到高丽来的十三弦筝,之前的十二弦到了南朝梁陈时新增了一弦成十三弦,其目的在于加强“宫徵”两音,并逐渐成为华夏的正统雅乐的调式,因为是经过渤海国而传入高丽时,所以这十三弦演奏的乐曲,也会被称为渤海乐、或靺鞨乐。

  在歌姬演奏十三弦筝时,使女就在厅中搬上来一只只的烤炉,小心地用着铁板烤着一片片小小的五花肉,立刻引起了厅中众人的欣喜之色。

  王俣便不无得意地小声向秦刚介绍:“我高丽国民多不杀生,不食兽肉。但今天徐之乃是天朝大宋而来的贵客,我们奏的是唐乐,这使女做的便是唐式炙肉。也是我高丽国即使是王公贵族也难得一吃的美食啊!”

  啊呀!秦刚此时的心中,却是大片地翻腾,先说那歌姬演奏的十三弦琴,到了后世的中国本土却就已经失传,而他在穿越前曾在网上某处看过类似的图片,只是底下标注的却是“日本筝”三个字。

  而现在那些使女正在摆弄着的烤肉则更熟悉了,现代则已经被叫作了那些“某丽宫”连锁店里所主打的“韩式烧烤”了!

  而它们,其实却都是正正宗宗的唐代遗风、中华文化。

  当然,此时王俣的演示并非有任何的炫耀之意,而是近似于讨好式地向来自大宋的贵客来展示自己对于中原文化的膜拜与继承。

  十三弦筝奏到最后,乐调一变,而几名舞姬则走进场中起舞,两边的另外几名舞姬则向邻近的客人出手邀请,客人大多欣然下场。

  这种邀舞礼仪就在秦刚第一次来高丽时,就曾见出朴景仁他们做过,只是那时只需要坐在席间应和,这次却是被舞姬邀请下场。

  而这种主宾互动的舞蹈动作也相对比较简单,于汉代时最为兴盛,因此会被称之为“汉舞”。只是可惜到了现代,又因只保存在了日本,则被称为了“日本能舞”与“日本歌伎舞”。

  此时,场中的所有人都气氛热烈地用汉语同唱起了一首歌:

  “君问吾风俗,吾风俗最纯。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到了现代,关于这首歌的出处所属权,日本、朝鲜与越南都曾激烈争执过,都说是出自于自己先人回答中原皇帝询问时的回答,而实质他们是在争夺“到底谁才是中原汉唐文化的最大继承者”。

  因为,这些伟大的文明及文化本身,却因为中原地区一次又一次浩劫,反复地被摧残磨灭。甚至在一些关键的时期,还会面临着愚昧的后人自宫式地毁灭与丢弃。

  幸好,风流永存!传承永存!

  文化的本身便就是流动的,只要有人所至的地方,最优秀的东西就一定会被继承被流传下去,所以,这也就被称为一种风流!

  眼下的大宋,还没到需要依靠汉唐遗存来装点门面的时代,它自身正处鼎盛辉煌的诗词文化高峰、领先于世界潮流的科技水平、丰盈无比的商品倾销链顶端等等这些制高点上,一直都在不断向周围的邦国宣示:我,大宋,才是这个世界的风流主宰!

  所以,秦刚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他须得承接住这份无可比拟的风流、守住风流高处的种种挑战,莫因曾经历史上的种种遗憾,堕入不可承受的那种黑暗的深渊之中。

  宴会的第一个小高潮过后,便是文人之间的相互敬酒。

  当然,最忙碌的当然还得属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