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项爷
�地讲道。
也是,如今和约已经签定,虽然等着辽国上京最后的用印,但大家都明白,和平已经来临,如今内部早已千疮百孔的大辽政局,对于任何可以简单恢复平和局面的措施,都会毫不犹豫地接受下来。
所以,眼下的辽阳、开州、保州与穆州等地,除了象征性地还会有一些负责查税的关卡之外,早已经恢复了民间各种通商通行的状况,甚至由于前面所讲的原因,商贸交易竟比从前还发达了许多。
“那我给秦兄安排一些护卫。”耶律宁说道。
“无需麻烦了,我这次带的四个倭人卫士都是数一数二的好手。”秦刚笑着谢绝了他的好意,“再说,我此行去保州,就不再用契丹人的身份了,要是带了你这边的护卫,反倒是不方便了。”
于是,耶律宁只能派人将秦刚送至开州与保州的交界之处。
秦刚带人在进入保州境内之前,换掉了之前的契丹人装扮,虽然剃去的头发还未长出来,但好在天气尚未完全转暖,皮毛帽子穿戴起来,倒也与这里的人看起来都差不多的样子。
保州城位于鸭绿江的南岸,由西边开州过来的流民,只有确定是留在保州的,才会由渡口前往南岸,而绝大多数要去流求的人,都尽数安置在北岸码头旁临时修建起来的一处中转营寨。等过了几天之后,就会从这里随着回流求的商船而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鸭绿江北岸这里的码头,也因为这大批的流民的到来与临时居住,竟然形成了一处十分热闹的集市。
秦刚想要了解一下这里的具体情况,所以既没有表露身份、也没有前去和高元伯等人联系,就只带着“进退有度”四名倭卫,决定先在北岸码头处住下来,再四下里看看再说。
码头原本就有一些客栈与酒铺、茶肆,用于接待过往的商旅客人的,如今因为中转营寨里住下了大量的流民,这么多人,总是需要吃穿行用的。
并且,由于接下来要前往流求,有部分人还带在身边的许多生活物品,流求水手都建议:南北生活条件差异大,这些东西到了南方大多都用不上,不如就地处理给本地人,一是减少在船上占有用的空间,二则也算是给自己换得一些随身的零用钱。而且,流求那里也保证,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都会统一发放。
于是,这里的物件转让生意也兴盛了起来,吸引了大量周边的本地人前来交易。
一家明显是新建了没多久的木屋,外面挑出的是一只酒幌,应该是一家酒店,秦刚带人走进去,看到里面都是原木打制的一些桌椅,笨重但牢固,店家很殷勤地上前招呼。
秦刚看看了周围,随意地说道:“给我们上些好的酒水,再上些热的吃食。”
“好咧!”店家是一个五十开外的老汉,带着两个年纪相仿的十几岁孩子在店里忙碌。听着秦刚的说话,便知这是一个不差钱又好说话的主顾,自然是亲自上前安排。
酒是极其普通的水酒,不过在询问了秦刚之后,除了两盘咸菜、几张面饼外,还特意上了满满的一盘狍子肉,引起了店内其它客人羡慕的眼光。
秦刚一回头,却发现那四个倭卫直接坐在旁边的一张桌子,秦刚示意他们一起坐过来吃,四人皆很慌张,表示不敢。
秦刚笑说:“你们�
也是,如今和约已经签定,虽然等着辽国上京最后的用印,但大家都明白,和平已经来临,如今内部早已千疮百孔的大辽政局,对于任何可以简单恢复平和局面的措施,都会毫不犹豫地接受下来。
所以,眼下的辽阳、开州、保州与穆州等地,除了象征性地还会有一些负责查税的关卡之外,早已经恢复了民间各种通商通行的状况,甚至由于前面所讲的原因,商贸交易竟比从前还发达了许多。
“那我给秦兄安排一些护卫。”耶律宁说道。
“无需麻烦了,我这次带的四个倭人卫士都是数一数二的好手。”秦刚笑着谢绝了他的好意,“再说,我此行去保州,就不再用契丹人的身份了,要是带了你这边的护卫,反倒是不方便了。”
于是,耶律宁只能派人将秦刚送至开州与保州的交界之处。
秦刚带人在进入保州境内之前,换掉了之前的契丹人装扮,虽然剃去的头发还未长出来,但好在天气尚未完全转暖,皮毛帽子穿戴起来,倒也与这里的人看起来都差不多的样子。
保州城位于鸭绿江的南岸,由西边开州过来的流民,只有确定是留在保州的,才会由渡口前往南岸,而绝大多数要去流求的人,都尽数安置在北岸码头旁临时修建起来的一处中转营寨。等过了几天之后,就会从这里随着回流求的商船而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鸭绿江北岸这里的码头,也因为这大批的流民的到来与临时居住,竟然形成了一处十分热闹的集市。
秦刚想要了解一下这里的具体情况,所以既没有表露身份、也没有前去和高元伯等人联系,就只带着“进退有度”四名倭卫,决定先在北岸码头处住下来,再四下里看看再说。
码头原本就有一些客栈与酒铺、茶肆,用于接待过往的商旅客人的,如今因为中转营寨里住下了大量的流民,这么多人,总是需要吃穿行用的。
并且,由于接下来要前往流求,有部分人还带在身边的许多生活物品,流求水手都建议:南北生活条件差异大,这些东西到了南方大多都用不上,不如就地处理给本地人,一是减少在船上占有用的空间,二则也算是给自己换得一些随身的零用钱。而且,流求那里也保证,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都会统一发放。
于是,这里的物件转让生意也兴盛了起来,吸引了大量周边的本地人前来交易。
一家明显是新建了没多久的木屋,外面挑出的是一只酒幌,应该是一家酒店,秦刚带人走进去,看到里面都是原木打制的一些桌椅,笨重但牢固,店家很殷勤地上前招呼。
秦刚看看了周围,随意地说道:“给我们上些好的酒水,再上些热的吃食。”
“好咧!”店家是一个五十开外的老汉,带着两个年纪相仿的十几岁孩子在店里忙碌。听着秦刚的说话,便知这是一个不差钱又好说话的主顾,自然是亲自上前安排。
酒是极其普通的水酒,不过在询问了秦刚之后,除了两盘咸菜、几张面饼外,还特意上了满满的一盘狍子肉,引起了店内其它客人羡慕的眼光。
秦刚一回头,却发现那四个倭卫直接坐在旁边的一张桌子,秦刚示意他们一起坐过来吃,四人皆很慌张,表示不敢。
秦刚笑说:“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