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盛名
��记谨守。”
王氏听了心下更为宽慰,虽然这都是口头之说,但能说得出口来,至少就算是明白事理的人,当然甚是欢喜,当下便又详细问起他家里还有哪些长辈亲人?
秦刚自是认真回答并告之。
王氏便说,原本他们作为女方的父母,理应是要亲自去一趟高邮,拜访一下秦刚的父亲。只是李格非毕竟在朝中为官,离开京城远去淮南,总不是太方便与现实的。
倒是听得秦刚刚才所讲的,他父亲秦福在高邮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所以,她倒是想真诚地发出邀请,只要秦刚的父亲愿意,可以来京城里作客。
“我家老爷刚才所讲,成亲时间再议的事,也有是这个意思在里面。希望不要拖过太长的时间,我们两边长辈能够见个面。这么大的事情,总是需要听听亲家翁的意思,是不是?”
王氏的这番话便是帮着李格非把前面未曾考虑过的礼节补齐了。
秦刚当然只能点头称是,而且他也是觉得让父亲来一趟京城,是最为妥当的安排,便说会尽快给家里修书禀明这一情况。
接下来,秦刚是跟着楚国公一起过来的,楚国公此时却是被李格非拉进了书房里去看碑帖,秦刚也不好提前离开,只能继续坐在前厅里候着。
而王氏对他将该说的话都说了,该问的话也都问了,于是便拉走了李清照,娘儿俩此时还是有一些话,需要回到后院房间里去说说的。
前厅便就留给了李迒继续陪着秦刚坐着。
只是留下了他们两人时,李迒可来劲了:“姐夫,从今天开始,我可要叫你姐夫啦!”
秦刚笑笑,逗他说:“那行啊,咱们都平辈了,以后一起出去时,可不能总叫我花钱了吧!”
“这样啊?”李迒想了想,下了决心说,“那算了,我还是叫你十八叔好了!”
“哈哈哈哈!”秦刚冲着李迒勾勾手,等他耳朵凑过来后,低声道,“知道吗?叫我姐夫的人,每个月便可去四海银行那里去支取零花钱的。”
“啊?能,能支多少?”
“我秦刚小舅爷的标准,怎么着每个月也得三十贯向上吧!”
“姐夫,我错了!亲姐夫!我错了!”
……
今天在李府里发生的这件事,也不需怎么过度的宣扬,很快就成了京中人热议的话题,最主要还是由于李清照已经开始兴起的才女名气。
至少在楚国公有意无意的炫耀之下,李格非“三试定佳婿”的故事便传了出来。
秦刚输掉的那场金石题,大家都不怎么关心,但是第一道诗词题中,秦刚的那首回文诗词《虞美人》却是一下子声名鹊起。
众人在议论这首正词倒诗的精妙之时,也有人不忘引出秦刚在参加科举那年与京城士子赛诗时的故事而评议说:
“这的确就是秦待制的风格,当年在作那首咏鸡诗时,前两句刚出来,谁又能听得出他的才华?这首回文诗词也是如此,正读这首词,不过也就是一般的出彩,但是谁想到,他还做到,把这首词倒过来,便是又成一篇同样优秀的七律呢?这便是秦徐之的奇才所在!”
当然也有人却是更加�
王氏听了心下更为宽慰,虽然这都是口头之说,但能说得出口来,至少就算是明白事理的人,当然甚是欢喜,当下便又详细问起他家里还有哪些长辈亲人?
秦刚自是认真回答并告之。
王氏便说,原本他们作为女方的父母,理应是要亲自去一趟高邮,拜访一下秦刚的父亲。只是李格非毕竟在朝中为官,离开京城远去淮南,总不是太方便与现实的。
倒是听得秦刚刚才所讲的,他父亲秦福在高邮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所以,她倒是想真诚地发出邀请,只要秦刚的父亲愿意,可以来京城里作客。
“我家老爷刚才所讲,成亲时间再议的事,也有是这个意思在里面。希望不要拖过太长的时间,我们两边长辈能够见个面。这么大的事情,总是需要听听亲家翁的意思,是不是?”
王氏的这番话便是帮着李格非把前面未曾考虑过的礼节补齐了。
秦刚当然只能点头称是,而且他也是觉得让父亲来一趟京城,是最为妥当的安排,便说会尽快给家里修书禀明这一情况。
接下来,秦刚是跟着楚国公一起过来的,楚国公此时却是被李格非拉进了书房里去看碑帖,秦刚也不好提前离开,只能继续坐在前厅里候着。
而王氏对他将该说的话都说了,该问的话也都问了,于是便拉走了李清照,娘儿俩此时还是有一些话,需要回到后院房间里去说说的。
前厅便就留给了李迒继续陪着秦刚坐着。
只是留下了他们两人时,李迒可来劲了:“姐夫,从今天开始,我可要叫你姐夫啦!”
秦刚笑笑,逗他说:“那行啊,咱们都平辈了,以后一起出去时,可不能总叫我花钱了吧!”
“这样啊?”李迒想了想,下了决心说,“那算了,我还是叫你十八叔好了!”
“哈哈哈哈!”秦刚冲着李迒勾勾手,等他耳朵凑过来后,低声道,“知道吗?叫我姐夫的人,每个月便可去四海银行那里去支取零花钱的。”
“啊?能,能支多少?”
“我秦刚小舅爷的标准,怎么着每个月也得三十贯向上吧!”
“姐夫,我错了!亲姐夫!我错了!”
……
今天在李府里发生的这件事,也不需怎么过度的宣扬,很快就成了京中人热议的话题,最主要还是由于李清照已经开始兴起的才女名气。
至少在楚国公有意无意的炫耀之下,李格非“三试定佳婿”的故事便传了出来。
秦刚输掉的那场金石题,大家都不怎么关心,但是第一道诗词题中,秦刚的那首回文诗词《虞美人》却是一下子声名鹊起。
众人在议论这首正词倒诗的精妙之时,也有人不忘引出秦刚在参加科举那年与京城士子赛诗时的故事而评议说:
“这的确就是秦待制的风格,当年在作那首咏鸡诗时,前两句刚出来,谁又能听得出他的才华?这首回文诗词也是如此,正读这首词,不过也就是一般的出彩,但是谁想到,他还做到,把这首词倒过来,便是又成一篇同样优秀的七律呢?这便是秦徐之的奇才所在!”
当然也有人却是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