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掌控
��议。
不过他对此也是有预案的,他也担心秦观的替身在郴州待不久,一旦没有了郴州的杨知州关照,他在一开始就交待过陪监的士兵,必须要督促那替身用心模仿,以防再贬之时有公差前来查验。
而再贬的弹章一直没有能够等来,却是在章惇这里被截住了。
章惇这算是什么?算是示好?!
只是一码事归一码事,秦刚还是得为此事向章惇致谢:“章相公手下容情,下官代恩师在此表示谢过了!”
“无妨,说来我与子瞻也算是同年好友,昔日的诸多情份也是都在的。”章惇微微点头,似乎是想为自己洗脱一些责任一样,“只是朝中做事,都须从公心出发,老夫更多时候也是秉公而行,身不由己啊!”
“章相公举公忘私,令下官钦佩不已。”秦刚既不愿戳穿他的虚伪,也不想与他就这个问题展开争论,而是淡淡地送上了一句奉承话。
只是这句奉承话却要比当面的反驳或指责更厉害,毕竟秦刚那副无所谓、又不置可否的态度放在那里,竟是让章惇感觉自己所有的试探都似乎像是打在了棉花堆上一般,竟然尝试不任何有效的反应。
于是,他便自饮了一口茶,眯起了双眼,再次重新审视起眼前的这位年轻官员。
的确,他太年轻了,年轻得让自己感受到十足的压力。
虽然章惇并不承认自己的年老,他自认为还处于年富力强的巅峰状态,但是万事就怕有对比:就拿眼前的秦刚来说,向后再走十年、二十年,恐怕他依旧还能保持着上升的状态。
即使是今天他可以使出浑身的解数,将他踹倒、压趴、打翻、甚至再踏上一只脚,结果又能如何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他自己,可能都不敢预测十年,哪怕就只是想想五年之后,是否还能把得住当朝独相的这个位置,他都已经不敢保持有信心。更不要是当今天的少年天子已经逐渐成熟,正在不时地表现出自己会有自己想法的种种迹象。
“此时此景,老夫不禁想起了当年与徐之在宿州码头初遇时所听到的那句,‘伤心熙元经行处,律条万言皆做了土。兴,百姓苦;废,百姓苦。’以此词句可证,徐之也应是站在同情新法、赞同新法的立场!只是何苦非要走到新党的对立之面呢?”章惇毕竟经验老到,示好不见效,那就换一招忆旧。
“新法是新法,新党是新党而已。”秦刚直接回答道,“章相既然能够记得下官的这句浅陋词句,那更应记得下官当年所说的另一句话——‘百姓虽不能治天下,但却足以评定士大夫治天下的得失。’因此,秦刚自为官以来,行事为人,一非以党派为标准、二非以师承为局限。唯有知晓:凡百姓爱之喜之,即为我大宋官员应该行之为之。”
章惇此时听来,再想想:秦刚无论是在两浙路所推行的青苗法,还是在陕西所推的保马法,其名虽然都是出自于新法之名,但实际都有了他在内在细节之处的诸多改良。而实际效果,也是大大优于原先来的新法。当时在上报朝廷的奏章中的解释是:各地皆有各地的具体情况,新法要想推行下去,必须要根据各地实情以作具体调整。
其实他章惇也非食古不化之徒。
绍圣之初,他高举起了王安石的变法大旗后,也并非凡事都要一字一句地奉�
不过他对此也是有预案的,他也担心秦观的替身在郴州待不久,一旦没有了郴州的杨知州关照,他在一开始就交待过陪监的士兵,必须要督促那替身用心模仿,以防再贬之时有公差前来查验。
而再贬的弹章一直没有能够等来,却是在章惇这里被截住了。
章惇这算是什么?算是示好?!
只是一码事归一码事,秦刚还是得为此事向章惇致谢:“章相公手下容情,下官代恩师在此表示谢过了!”
“无妨,说来我与子瞻也算是同年好友,昔日的诸多情份也是都在的。”章惇微微点头,似乎是想为自己洗脱一些责任一样,“只是朝中做事,都须从公心出发,老夫更多时候也是秉公而行,身不由己啊!”
“章相公举公忘私,令下官钦佩不已。”秦刚既不愿戳穿他的虚伪,也不想与他就这个问题展开争论,而是淡淡地送上了一句奉承话。
只是这句奉承话却要比当面的反驳或指责更厉害,毕竟秦刚那副无所谓、又不置可否的态度放在那里,竟是让章惇感觉自己所有的试探都似乎像是打在了棉花堆上一般,竟然尝试不任何有效的反应。
于是,他便自饮了一口茶,眯起了双眼,再次重新审视起眼前的这位年轻官员。
的确,他太年轻了,年轻得让自己感受到十足的压力。
虽然章惇并不承认自己的年老,他自认为还处于年富力强的巅峰状态,但是万事就怕有对比:就拿眼前的秦刚来说,向后再走十年、二十年,恐怕他依旧还能保持着上升的状态。
即使是今天他可以使出浑身的解数,将他踹倒、压趴、打翻、甚至再踏上一只脚,结果又能如何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他自己,可能都不敢预测十年,哪怕就只是想想五年之后,是否还能把得住当朝独相的这个位置,他都已经不敢保持有信心。更不要是当今天的少年天子已经逐渐成熟,正在不时地表现出自己会有自己想法的种种迹象。
“此时此景,老夫不禁想起了当年与徐之在宿州码头初遇时所听到的那句,‘伤心熙元经行处,律条万言皆做了土。兴,百姓苦;废,百姓苦。’以此词句可证,徐之也应是站在同情新法、赞同新法的立场!只是何苦非要走到新党的对立之面呢?”章惇毕竟经验老到,示好不见效,那就换一招忆旧。
“新法是新法,新党是新党而已。”秦刚直接回答道,“章相既然能够记得下官的这句浅陋词句,那更应记得下官当年所说的另一句话——‘百姓虽不能治天下,但却足以评定士大夫治天下的得失。’因此,秦刚自为官以来,行事为人,一非以党派为标准、二非以师承为局限。唯有知晓:凡百姓爱之喜之,即为我大宋官员应该行之为之。”
章惇此时听来,再想想:秦刚无论是在两浙路所推行的青苗法,还是在陕西所推的保马法,其名虽然都是出自于新法之名,但实际都有了他在内在细节之处的诸多改良。而实际效果,也是大大优于原先来的新法。当时在上报朝廷的奏章中的解释是:各地皆有各地的具体情况,新法要想推行下去,必须要根据各地实情以作具体调整。
其实他章惇也非食古不化之徒。
绍圣之初,他高举起了王安石的变法大旗后,也并非凡事都要一字一句地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