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吾乡
��里也有一些听了赵梧鼓动而前来的,所以在唐城的格致院算得上是初具规模。

  唐城的格致院分成了两块,一块搞实用技术研究,其中更是有一半的人在进行火器研究。而另一块则是教育,流求人的生活稳定了,许多家庭便琢磨着着送一两个孩子来进行学习,在唐州格致院如果能够三年顺利毕业,便能在流求各州做一个合格的小吏员。若是能够再去秦州的大学堂里深造一下,说不定还能登入流求的官员队伍,如今人才稀缺啊!

  “老师!”秦刚听了众人的忙碌,再看着秦观如今有些清瘦的脸庞,心里非常地过意不去,“此次再见老师,却是清减了不少,这是秦刚的错!流求这里的人才实在缺少,一直让老师劳心费神,以致于如此辛苦!”

  “徐之,哪里的话!”秦观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其实还是我们当下必须得小心谨慎,凡是要召来流求的人才,首要就是必须要可靠。不过,目前这里政清令明,眼下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越做越顺,却说不上有什么劳累辛苦的。”

  “对了,我之前见信说是自张师叔来此之后,倒是能够帮上了大忙!”秦刚问的便是张耒。

  提起张耒,秦观倒是笑了起来:“是是是,要说辛苦,你张师叔却是要比我还辛苦。但你要是见了他,就会发现,他倒是比来岛上之前又是胖了几分。在今年夏天时,他可是惧热无比,待在这秦州城中,动辄大汗淋漓,最热的三伏天里,宫十二为他找到了山坳处一个相对荫凉的小宅子,他搬去之后就打算天不出伏便不出来,还留下了一篇《畏暑不出》之诗挂在门上谢客。”

  “哦?张师叔的诗应该极有韵味的。”秦刚也很好奇。

  秦观于是随口念道:“赫赫三万里,共煮一鼎汤。蓬茅数椽屋,何处有清凉。惟有摄心坐,憩此真道场。清虚无一物,焚灼不能伤。自我知此趣,两脚不下堂。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

  “哈哈哈哈……”

  “这不,到了秋后他便活络起来了。这些天他说要把数州之地,尽数都要跑一遍,说是要好好地找找我们这些执政官员的毛病与疏漏,要把暑天耽搁的事情全都补回来呢!”

  “哎!张师叔真乃性情中人,只是可惜晁师叔丁忧还得两年。”

  “对了,过了新年,十三弟你还没见过,他因受新党持续打压,主簿、县丞换了数地、做了五六任却一直不得出头。我想想便着人悄悄去联络了他,让他索性过来帮我,顺便也可回到老母身边尽孝!”秦观说的十三弟便是指的秦觏【注:音读“够”】,他是秦观的三弟,同样也是苏轼的弟子,元佑六年中的进士,初授临安县主簿,但是还没做满任期,就遇上新党上台。到了现在,却被在浙闽之间调来换去,终不得升迁。

  “少章兄能来流求,自然是求之不得啊!对了,还有少仪兄呢?”秦刚问起的是秦观的二弟秦觌【注:音读“笛”】,他倒是想着能让老师一家新兄弟可以团聚,顺便也能躲避一下朝中的政治迫害。

  “少仪就算了,他不为官,也没什么人为难他,听说他现在跟着毛泽民四下游历呢!”秦观的内心却是认为,三弟能过来,也可算得上是“举贤不避亲”,但是自己的这个二弟科举多年不中,同样过来那当属裙带关系了,不妥当,还是让他跟着毛滂去多长长见识吧。

  秦刚接下来又问了苏轼的情况。

  在苏轼被贬至海南岛的儋州时,秦刚专门让当时负责流求海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