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复国
�为自己图谋收复幽云等地创造条件的机会,怎么能够白白放弃呢?

  又何况是今天正是踌躇满志、雄心万丈的一代新兴雄主赵煦呢?

  “诸卿说说呢?”

  “渤海国乃唐之藩国,同属我华夏之邦。只是惜被灭于辽人之手,实则等同于我幽云之地!”章惇向来是对外邦交的强硬派代表,此时西夏已伏、青唐又在手,而他关注于北方的凶恶对手已久,对于渤海国这张有可能用得着的牌也是非常熟悉,立刻出言对其下了定义,“其遗民复国,于情于理,我大宋都须施以援手。”

  眼看着章惇率先出言占据了道德与大义的高地,曾布却也毫不示弱,出言相讥:“幽云十六州可是更在眼前的地方,这么些年了,也没听到章相有过收复的出兵规划。”

  “出兵伐辽,那是明启兵端;援助渤海,此乃暗度陈仓,这两者能够混为一谈吗?”章惇挥袖斥之。

  “陛下。”曾布却是转身对着赵煦说道,“辽人蛮横,难以寻常道理相言。昔日有澶渊之盟制约,两朝尚可相安无事,但若今日为了一个不知道明天还是否会存在下去的渤海藩国,就兵行险招,卷入其中,将得不偿失!老臣并不反对邦交支援,只是疑心这个‘渤海国’之真伪强弱,莫不要到时候,这些人转瞬之间灰飞烟灭,而我朝却是引火烧身,引来辽人南下的理由。老臣属意须谨慎以对,先坐观其变,再作决策。”

  “曾枢密看似老成之辞,实则谬之大矣!”最近经常与曾布相和应的蔡卞在此事之上,却是站到了章惇的一边,“辽人觑我中国之心始未亡也。渤海人复国何须知其真假,但有内乱便是机会。此事只须小心应对,巧作安排,只要辽人寻不得我的确切证据,又能奈我几何?”

  而那边的许将、黄履等人,也皆是认为,渤海复国之声,必须要给予回应,否则大宋在外的地位与名声必将不保,只是回应之后,是直接出兵相援、还是经济援助?是直接自己上场、还是另托他人假手?这些问题倒是可以再议的。

  见众人都是如此之说,这曾布倒也不以为然:“臣只是提请陛下谨慎对待,并非执意反对!”

  “对了,渤海国的使者,怎么不是从登州【注:今山东省蓬莱县】上岸?反倒是从沧州过来的?”赵煦此时才关注到了送使者与信件来的地方。

  因为,登州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之前一直就是高丽、倭国派遣使者朝贡大宋时的主要登岸口。

  同知枢密院事的林希倒是知道些内情,解释说:“这渤海遗民,无大船可越海,乃是从辽东至西岸,乘小舟经内海尝试,被沧州水军巡视时发现带回。”

  “哦,这沧州的秦卿如今已经建得水军了?”赵煦对此思考了一番后开口道,“诸卿的意见都说了,朕亦认可:对于渤海国之求援,不可不应,但也不宜全应。既然这次使者瞎打误撞,先行联系的正是沧州,那么,索性就将此事交给沧州一地出面处理如何?”

  众人先是被赵煦的这一个提议给愣住了。

  不过,对于外交之事,交由边境之州官先行应对,也不是没有先例的,这在西北与西夏的多年斗争中就会经常使用。

  因为让地方官府先行应对的手法实属“进可攻、退可守”的神来之笔。

  这沧州正好就是东北边境、又是在渤海海边,更关键的是,本来的使者就是他们找着送来的,现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