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朝堂纷争
�一路,又岂是当年形势可比?”仁多保忠恨恨地说道。
“此次鄜延路是主动屡犯吾境,伤我民众,不可不加以惩戒!野利尚书所提的谈判,还是要在打过之后再去谈。”小梁太后不愿太多的争论,先行来定了调,又说,“还是先行将这次出兵的方略定下为好。”
“这次既然是鄜延路挑衅,自然是从银夏宥三州出兵,一举拿下绥德、保安,再把大军开到延安府城下,让那吕学士来签城下之盟。哎呀,这个时候,就要劳动野利老尚书出马啦!”仁多保忠这时也不忘揶揄野利荣一下。
“大军开往银夏的路途较远,而且这次既然是鄜延路主动挑衅,如果从那里攻击的话,南人定有防备。依本将之见,还不如从泾原路一线出击,这样大军集结之后,可以极快地从天都山出击,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兵部尚书嵬名济提出。
“你可知南朝现在派了谁去泾原路吗?就是章楶这个可恶的老头,你会认为他们没有防备吗?我们在泾原聚集部队,太容易被发现了。”嵬名阿吴提出反对意见,“银夏两州虽然远了一点,但恰恰因为经过旱海,人迹稀少,我们的大军易于掩盖行踪。这才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鄜延路的吕惠卿既然敢出击我们,说明他已经做好了防御的准备,我们再冲上去,不是会正中其怀吗?”嵬名济不服气。
“吕惠卿不过就是一个读书人,之前的战绩从来没有听说过。充其量不过就是再一个在永乐城的徐禧第二罢了,正好可以让他这种空谈误国的书生,好好地让他领略我们大白高国勇士的战斗力。而泾原路的章楶,倒是一个不太好对付的硬骨头。两下相权,自然是打姓吕的更有把握。”嵬名阿吴的这个观点倒是令小梁太后有点认同,毕竟,之前在章楶手上吃的那个亏真是不小。
“吕惠卿未必是徐禧,这厮在知太原时就与左厢神勇军司交过手,我们可没有在他手上讨到过便宜。”枢密院提举翊卫司的嵬名善哩这时站出来支持了一下嵬名济。
“战争,哪能单一地只看一两点?”仁多保忠有点鄙夷这帮拖后腿的家伙,“我大夏南下有三条线路,还是以鄜延路这一线最为有利。因为一旦能够从这里突破,我们就可进一步威胁他们的凤翔州府等富庶之地,到那个时候,南朝皇帝要么就得答应我们更多的和谈条件,要么我们就索性放马南下痛痛快快地抢他们一回。”
“自古兵不厌诈,我们自己人都在从哪条路走争论不休,所以不妨几条线路上都可以放一点疑兵,好叫南人无从准备。”嵬名阿吴的这个观点倒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右厢朝顺军司刚出了一起通敌案,白池细封部的族长联络了泾原路的宋官,意图携族投宋,然后被他的三儿子举报到了官府,目前我们已经抓住这通宋的族长,并控制住了这支白池族,但消息还没有传出去。下官此时倒有一个提议:不如就让这三子冒充其父继续与泾原路宋人联络,这样的话,我们只需要派极少的轻骑装作随细封的族兵,以归顺投奔为名,从泾原路南下进入宋境、再择机突袭破坏,定能搅乱宋人的部署。让他们看不清我们的部署。”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正统司的一个官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由于这个主意过于优秀,立刻又有人提出:为何不就索性改成大军紧跟其后,直接就从泾原路突破,从那里打过去,还可以包抄到环庆路与鄜延路的后路,就算不继续南下,就直接从东面兜一圈,这样的一场武装大劫掠的收获也会是不小的。
“此次鄜延路是主动屡犯吾境,伤我民众,不可不加以惩戒!野利尚书所提的谈判,还是要在打过之后再去谈。”小梁太后不愿太多的争论,先行来定了调,又说,“还是先行将这次出兵的方略定下为好。”
“这次既然是鄜延路挑衅,自然是从银夏宥三州出兵,一举拿下绥德、保安,再把大军开到延安府城下,让那吕学士来签城下之盟。哎呀,这个时候,就要劳动野利老尚书出马啦!”仁多保忠这时也不忘揶揄野利荣一下。
“大军开往银夏的路途较远,而且这次既然是鄜延路主动挑衅,如果从那里攻击的话,南人定有防备。依本将之见,还不如从泾原路一线出击,这样大军集结之后,可以极快地从天都山出击,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兵部尚书嵬名济提出。
“你可知南朝现在派了谁去泾原路吗?就是章楶这个可恶的老头,你会认为他们没有防备吗?我们在泾原聚集部队,太容易被发现了。”嵬名阿吴提出反对意见,“银夏两州虽然远了一点,但恰恰因为经过旱海,人迹稀少,我们的大军易于掩盖行踪。这才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鄜延路的吕惠卿既然敢出击我们,说明他已经做好了防御的准备,我们再冲上去,不是会正中其怀吗?”嵬名济不服气。
“吕惠卿不过就是一个读书人,之前的战绩从来没有听说过。充其量不过就是再一个在永乐城的徐禧第二罢了,正好可以让他这种空谈误国的书生,好好地让他领略我们大白高国勇士的战斗力。而泾原路的章楶,倒是一个不太好对付的硬骨头。两下相权,自然是打姓吕的更有把握。”嵬名阿吴的这个观点倒是令小梁太后有点认同,毕竟,之前在章楶手上吃的那个亏真是不小。
“吕惠卿未必是徐禧,这厮在知太原时就与左厢神勇军司交过手,我们可没有在他手上讨到过便宜。”枢密院提举翊卫司的嵬名善哩这时站出来支持了一下嵬名济。
“战争,哪能单一地只看一两点?”仁多保忠有点鄙夷这帮拖后腿的家伙,“我大夏南下有三条线路,还是以鄜延路这一线最为有利。因为一旦能够从这里突破,我们就可进一步威胁他们的凤翔州府等富庶之地,到那个时候,南朝皇帝要么就得答应我们更多的和谈条件,要么我们就索性放马南下痛痛快快地抢他们一回。”
“自古兵不厌诈,我们自己人都在从哪条路走争论不休,所以不妨几条线路上都可以放一点疑兵,好叫南人无从准备。”嵬名阿吴的这个观点倒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右厢朝顺军司刚出了一起通敌案,白池细封部的族长联络了泾原路的宋官,意图携族投宋,然后被他的三儿子举报到了官府,目前我们已经抓住这通宋的族长,并控制住了这支白池族,但消息还没有传出去。下官此时倒有一个提议:不如就让这三子冒充其父继续与泾原路宋人联络,这样的话,我们只需要派极少的轻骑装作随细封的族兵,以归顺投奔为名,从泾原路南下进入宋境、再择机突袭破坏,定能搅乱宋人的部署。让他们看不清我们的部署。”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正统司的一个官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由于这个主意过于优秀,立刻又有人提出:为何不就索性改成大军紧跟其后,直接就从泾原路突破,从那里打过去,还可以包抄到环庆路与鄜延路的后路,就算不继续南下,就直接从东面兜一圈,这样的一场武装大劫掠的收获也会是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