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边境渗透
sp;“什么,居然可以青苗贷来买马匹吗?”
“秦知军说了,内地的青苗贷可买牛,为何边境地区不能买马?况且咱这西北之地,有马就能有活计,拉到地里可以耕田,骑到路上便可以跑生意,百姓有了马还可以到城里拉货赚钱,有钱赚就不怕还不了贷款。”
“那,这些马可都是活物,万一养死养丢怎么办?”
“秦知军还颁布了一项《保险法》,只需要支付一贯钱,一年之内养的马因战争、意外、疾病死亡的话,都无须偿还贷款。”
“什么保险……法?这又是一个什么东西?”
随着李夔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个司户参军发现有的地方他也未必能够说得非常清楚,于是便叫来了在他手下做事的菱川学生来给李夔作解释。
“百姓用青苗贷买了马,是如何解决种粮的难题呢?”
“我们书院带过来了一种新发明的圆盘马犁,用它来耕地,速度能有过去的牛拉犁六倍。不过,我们老师说过:边境之地种地的风险太大,收粮时还会常常遇到贼人打掠。老师则是希望并动员这里的老百姓多做做工坊与商贸,只要能够赚到钱,就可向南部以及凤翔府那里去购买粮食。”菱川学生还是在习惯上称秦刚为老师。
“军衙发放了不少买马的贷款,是否会产生大量亏空?”
“不会,在下正是统计衙门开支的人。以往青苗贷放出,只能等秋收之后才会有本息回收。而现在老百姓养马做工跑商,仅这一个月,不仅仅让保安的商税、工坊税增加了一倍多,还有许多做得好的百姓都可以提前偿还了贷款。”
“那倒是不错,只是,老百姓有了买马、买货的钱,但这保安军近来的马匹、商货倒是突然增加了很多啊?”李夔看似有意无意地提起问题。
“老师说过,商贸要想发达,关键要看物品流动速度,这便叫作物流。正是因为这里的老百姓都有了马匹,于是四处运送货物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了,而货物多了,这商贸自然也就发达了。”学生一板一眼地回答着。
“本官自路府而来,听说保安以北的横山山麓近期劫匪横行,多有不安。”李夔再次有意探话。
“横山蕃部向来如此。老师今天去顺宁寨,想必也是去加强防卫吧!”这个学生看似很老实的样子。
李夔决定再试探一下:“那么保安军目前多出的这么多商货,是否会有些横山蕃匪劫掠的东西?”
“莫须有啊!”学生坦然道,“只是又非发生在我大宋境内之事,抚勾何须多虑。”
莫须有的意思就是“也许有吧”,更多的便是“你要说有那就算有吧”的意思,这个学生似乎连去否认的兴趣都没有。
但是他的后半句话却是在责问,就算是有蕃匪劫掠,那它也是发生在别人家里之事,你一个大宋官员去关心什么呢?话意虽然赤裸,但实际也难以反驳。
李夔一时语塞,想了想,换了一个问题:“我之前曾知菱川书院之盛名,方才又听参军赞过阁下等人皆是俊才。只是我听诸位都称秦知军为老师,我看他甚至不及你们年长,这老师之名,是否只是书院给的挂衔?”
作为外人,李夔的这点疑问也是正常,不说秦刚的年轻,就说他从官的繁忙,也不大可能真正去那书院教书育人吧。
“秦知军说了,内地的青苗贷可买牛,为何边境地区不能买马?况且咱这西北之地,有马就能有活计,拉到地里可以耕田,骑到路上便可以跑生意,百姓有了马还可以到城里拉货赚钱,有钱赚就不怕还不了贷款。”
“那,这些马可都是活物,万一养死养丢怎么办?”
“秦知军还颁布了一项《保险法》,只需要支付一贯钱,一年之内养的马因战争、意外、疾病死亡的话,都无须偿还贷款。”
“什么保险……法?这又是一个什么东西?”
随着李夔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个司户参军发现有的地方他也未必能够说得非常清楚,于是便叫来了在他手下做事的菱川学生来给李夔作解释。
“百姓用青苗贷买了马,是如何解决种粮的难题呢?”
“我们书院带过来了一种新发明的圆盘马犁,用它来耕地,速度能有过去的牛拉犁六倍。不过,我们老师说过:边境之地种地的风险太大,收粮时还会常常遇到贼人打掠。老师则是希望并动员这里的老百姓多做做工坊与商贸,只要能够赚到钱,就可向南部以及凤翔府那里去购买粮食。”菱川学生还是在习惯上称秦刚为老师。
“军衙发放了不少买马的贷款,是否会产生大量亏空?”
“不会,在下正是统计衙门开支的人。以往青苗贷放出,只能等秋收之后才会有本息回收。而现在老百姓养马做工跑商,仅这一个月,不仅仅让保安的商税、工坊税增加了一倍多,还有许多做得好的百姓都可以提前偿还了贷款。”
“那倒是不错,只是,老百姓有了买马、买货的钱,但这保安军近来的马匹、商货倒是突然增加了很多啊?”李夔看似有意无意地提起问题。
“老师说过,商贸要想发达,关键要看物品流动速度,这便叫作物流。正是因为这里的老百姓都有了马匹,于是四处运送货物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了,而货物多了,这商贸自然也就发达了。”学生一板一眼地回答着。
“本官自路府而来,听说保安以北的横山山麓近期劫匪横行,多有不安。”李夔再次有意探话。
“横山蕃部向来如此。老师今天去顺宁寨,想必也是去加强防卫吧!”这个学生看似很老实的样子。
李夔决定再试探一下:“那么保安军目前多出的这么多商货,是否会有些横山蕃匪劫掠的东西?”
“莫须有啊!”学生坦然道,“只是又非发生在我大宋境内之事,抚勾何须多虑。”
莫须有的意思就是“也许有吧”,更多的便是“你要说有那就算有吧”的意思,这个学生似乎连去否认的兴趣都没有。
但是他的后半句话却是在责问,就算是有蕃匪劫掠,那它也是发生在别人家里之事,你一个大宋官员去关心什么呢?话意虽然赤裸,但实际也难以反驳。
李夔一时语塞,想了想,换了一个问题:“我之前曾知菱川书院之盛名,方才又听参军赞过阁下等人皆是俊才。只是我听诸位都称秦知军为老师,我看他甚至不及你们年长,这老师之名,是否只是书院给的挂衔?”
作为外人,李夔的这点疑问也是正常,不说秦刚的年轻,就说他从官的繁忙,也不大可能真正去那书院教书育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