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相约定西北
��却仍心忧天下未平之境。前一事家师已经代允,秦刚莫敢不从。而此事,却是事关国家民族大义的重责,秦刚万死不弃。但有西北狼烟起,唯运使马首是瞻!”

  “好,徐之乃是爽快之人,你我这就一言为定!哈哈,今日有三喜,一闻处州大捷之精细战法,处处皆有细品之妙,令老夫心神荡漾;二闻美酒绿曲醇之香,口口皆是回味之韵,此生未曾有尝;三得徐之予老夫之承诺,余生不再有撼。来来来,你我三人,再饮数杯以庆之!”

  于是三人重新坐下,再相互对饮。

  秦观也为弟子能够得到章楶的重视,重获仕途之前程而大喜。

  饮过几杯后,因章楶从广州而来,便向其问起恩师苏轼在惠州的情况。

  “对对对,少游,你若不问,我还要正准备要与你细说一二。”章楶便讲起苏轼刚刚经历的一场幸事。

  原来,苏轼自去年六月被贬到惠州之后,其一贯超然的乐观主义心态,很令他在那个物质条件虽然有点艰苦的地方,可以放得下心态,过得好日子。

  苏轼在惠州做官之余,栽花种草、写诗填词、好不舒心。尤其是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在传到了京城之后,很令宰相章惇心下不爽。

  他觉得苏轼在惠州的日子还是太快活了,于是他采纳了底下人出的一个坏主意,委派了程正辅去广南东路【注:即今广东省】担任提刑,主管司法、监察,当然也就包括了要监察正在惠州的罪官苏轼一责。

  这程正辅是什么人呢?原来他当初曾娶了苏轼的姐姐八娘,算是苏轼的姐夫。

  但他这个姐夫,却是与苏轼有着几十年仇怨的仇人。

  原因就是八娘自十六岁嫁给了程正辅为妻后,却因为与公婆关系不睦,不到一年就被虐待致死。苏轼的父亲闻听后大为伤心悲痛,并在族人面前,公开指责程家的冷血无情,并宣布与程家断绝一切来往。

  两家便因此结下了几十年不解的仇恨。

  所以,章惇的这手安排,便是将苏轼直接置于了再一次的风险之地。

  章楶从广州的时候,便见到了前来赴任的程正辅,而且得知他即将巡察的第一站就是惠州。于是,他心里非常地担心,并琢磨着在给程正辅践行的酒宴上,如何才能找个机会、又如何才能挑个角度,好好地劝一劝这件事情的处理。

  没想到,在章楶犹犹豫豫地提到了此时正在惠州的苏轼时,程正辅却坦然地向他表示,他没有想到,在来广州之前,苏轼居然主动地给他写了信,谈及了两家人在四十二年前的那些纠葛与误会,并提出:希望上一代人的仇怨不要再如此继续延续下来,以至于影响到他们以及再之后的人,苏轼更是提出,程正辅如果能来惠州的话,一定要提前告知于他,他将预先酿制好当地的美酒以接待他这个姐夫。

  而在程正辅的内心,对年轻时的事情还是有愧于苏家的,只是双方之前结下了深仇,自己也一直是无可奈何的心态。这次他被派往广南,在京城出发前就得过有些人的暗示,让他必须要往死里整苏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谁又曾想,苏轼却是如此地大度与豁然,令他十分的感动。因此,他在席间明确地告诉章楶,此去惠州,他就是本着花解恩怨、拜访亲友的态度而去的。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