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青山有金银
�让同等量铜料铸成的铜钱,标价要低于其价值,才可能会避免民间私钱的产生,因为私人这样做的话就会赔本了啊。

  而朝廷也不必担心自己赔本,这是因为铜矿大多都掌握在官府的手上,官府铸钱的成本并非是使用铜料的成本,而是铜矿石炼成的铜的成本。同时,官府的充足税收,也是可以提出来给铸币以足够的官方补贴。

  所以,正如宫十二所说,站在地方官府的角度,一旦出现了那种铜量充足的私钱,尽管在它的背后,基本就是偷盗的铜料、或者是偷采的铜矿。而官府则会因为这种私钱继有利于自己回收后再铸时的盈利,同时也不被百姓所排斥。最起码它们的流通,也算是能够减轻官府铸钱的巨大人力成本,是根本不需要去禁止的。

  “在下以为,离处州较近的有睦州神泉监【注:北宋二十六钱监之一,在今浙江淳安】及建州丰国监【注:同上,在今福建建瓯】。所以可花些重金,寻访在这两处曾做过事的工匠,提升仿制水平,这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宫兄弟前面说过,如果私铸的铜钱只要里面的铜料含量充足,官府实际是乐见其成的,是吧?”秦刚突然出言打断问道。

  “正是。”

  “那我们为何一定要仿制得那么像呢?”见其他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秦刚则补充说道,“我们不需要往里面掺杂铅锡,直接铸出十足铜的铜钱。而且这样的铜钱一旦送到钱监那里熔了,加上一成四的铅锡重铸的新钱,那这里实际上就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官府直接赚到了一成四的钱息。”

  “那官府既然能够赚钱,他们会反对我们的这种铜钱出现吗?”

  “自然不会,甚至他们还希望这种钱能够多多益善。”

  “那就好了。所以我们铸的私钱,只要大致与官钱相似就行,根本不需要过于相像,甚至还要有那种可以一眼就认出来的特征,这样,就能非常方便地被官府轻松区别出来,直接送去钱监加工重铸为官钱,而私钱的对外影响也不至于产生,这不就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秦先生高见!”还是宫十二最先理解了这里面的道理,惊讶地认同。

  “可是我倒是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把铜料卖出去,而是要多花一番手脚铸成铜钱呢?”赵驷听了半天,提出了他的疑问。

  “驷哥,铜矿都是官府管控着的。我们开采提炼出来的铜料,这么大量地卖出去,很快就会引起官府的注意,而查找这种铜料的来源就会变得非常地容易。但是,我们把它花一点点的成本,铸成了铜钱,就无须专门去市场出售,而是当成寻常的钱进入正常的交易中,老百姓也不会反对这种优质的铜钱,就会反复地在市面上流通,而且还会变得非常分散,这样,等到官府将它们收集到一起的时候,已经不再可能查问到它们的来源了。这个过程,实际上会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词汇,可以称作‘洗钱’!”

  “洗钱?”几个人都重复了一下这个词,继而都笑道,“果然形象。”

  “的确,只要发现查找来源实在是太困难,各个地方的官府也就乐得个装聋作哑,赶紧收集起来赚取里面的钱息就是了。而我们则会变得非常的安全。”谈建倒是想得非常地明白。

  “不过,即使是简单地铸造,这铸钱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