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偏地故人情
�久仰久仰!”袁毂惊动,立即仔细端详了秦刚一番,感叹道,“果然是少年英才人物,前番通报少游老弟要来处州的邸报中还说徐之要任杭州昌化知县,并不想竟会一同来我处州,着实是某这弹丸小地之莫大的福缘啊!今日我定要多敬你几杯。”

  接风宴在正厅安排了一桌,是袁毂带了处州众官吏与秦观、秦刚及赵驷他们,然后后堂是袁毂及主要官员的家眷招待戚母、朝华一桌,偏厅是直接招呼秦观一行中的从人。

  酒宴虽无中原之地的铺张豪华以及淮扬之地精致奢侈,但多是山间珍菇野味,席间更有一种颜色翠绿、酒味虽不香浓但却透人心肺的水酒。

  “来来来,我处州地理偏僻,但却水清酒香,此为我处州特有之绿曲酒,专门用来招待远方来客。”袁毂举杯介绍了此酒之名,“先是恭迎少游、徐之两位老弟,还有千里员外,一路平安,大家一齐干了此杯。”

  绿曲酒入口,除了酒味稍稍有些寡淡之外,果然是味道独特,秦刚瞥了一眼赵驷,果然对方也是会意地看来,双方都是觉得此事可做。

  袁毂是与苏轼同科的贡士,又是嘉佑六年王俊民榜的进士,之后与苏轼多有交往,其诗词功底自然不弱,在其热情的带动之下,秦观也一扫初来处州时的拘谨,渐渐在词诗咏颂之间放飞情绪与才华。

  与座官吏,一听知州的盛情豪意,二闻少游的诗才横溢,更为难得的是,即使是说到关于处州本地的风土人情,那个少游的弟子秦刚,竟然也能随口应接,对答如流,其腹中所知,竟是不弱于众人所知。

  众人私下相议:果然是江淮驰名人物,不可小觑。

  接风宴之后,袁毂便安排秦观一行人前往先行购置好的宅院住下,这住所他没帮上忙,而宅中所用之物便由其一手包办,竟是一应齐全。

  朱师傅他们提前购下的这住大宅是原先处州的一位富商之宅,其举家搬去杭州之后,因为宅院过大,本地少有人敢于问津,此次正好被其购入,仅其佣金,就让负责出售此宅的牙人欢欣多日。

  宅院后面两进安排给了秦观一家与帮佣,相对独立清静,宽敞舒适,还有独立的庭院,戚母甚至还能拥有自己独立的佛堂,其看了后,这里的条件竟是优于在京中数倍,心中甚慰。

  东首一进虽稍小,但也有七八间房两处庭院,便安排给了秦刚、秦婉及黄小个,除了起居,还有书房、客房、议事房等。

  西首两进三十余间,还有几处空旷的院落,便是赵驷领其手下入住。

  待着安置得差不多时,秦观便将秦刚、赵驷两人请至新置好的书房。

  三人落座,秦观便直接了当地开口说道:“自京城开始至此,我们又经永城之战,我已看出,徐之你与赵员外之交情非同小可。而赵员外的手下也非俗人。这一路而来,我也不便多问。原想着,徐之能够将我一家安全送抵,也能安心离去。只是如今到了之后,又看到你又是购宅、又是安置这些人等,倒似有在此久居之意?”

  秦刚便道:“学生既然已放弃回京任职的机会,自然是践诺在此侍奉恩师啦!”

  赵驷也道:“我与秦先生志同道合,也观这处州山水物产奇特,就想凑个热闹在这里做做生意,稍等赚些银子。”

  秦观摇头道:“你们莫要诓我,这处州的风景算是不错,但是地处偏僻,哪里会有什么能赚钱的生意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