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背叛


  秦刚这下大约是听出来了,这次郭知章要么是代表了皇帝、要么是代表了章惇,来劝说自己的。于是,他便挺直了腰,一拱手道:“秦刚不太明白郭侍郎的意思。请问秦刚在《神宗实录》一书的编纂工作中负责哪一块?又或有何言行牵连至此?再请问秦刚结交的诸位师友,又有哪一位是朝廷定罪待罚的案犯之人?”

  秦刚突然铿锵起来的话语,却让郭知章有些意外。

  看来这个年轻人之前表现出来的谦虚恭顺不过只是一些假象,眼前的这股桀骜不驯的神态与语气,才是他应有的模样。

  只是他为官居位多年,哪会被这两句反问难住,只是简单的哼了一声,便重新找回主动道:“老夫若非看重于你,又有夫人与小娘的再三拜请,哪会管你这等不清不楚的事情。”

  郭知章把话转回到感情这份上,秦刚自然不能再次硬顶,只是简单地再次回谢。

  气氛缓和回来后,郭知章也就耐下性来,告诉秦刚:此次科举,并不同于以往的哪次开考取士,而是全面启动“绍圣绍述”行动的号角,不仅仅取士的排名是根据考生对于新法的理解来参考,而且在正式授官前,一定要确认其对于新法的实际执行态度而定。否则,即使是能够保留已得的进士之名,但若没有其它的机会,就只能留在无望的待选之列。

  秦刚听完一挑眉,对郭知章问道:“学生对新法的理解,想必陛下与主考官已经在考卷上给出了评价。而至于执行态度,难道不是需要观之以看后效么?”

  郭知章见其油盐不进,索性把话挑明了,说章惇相公已经明确传言过来,只要他能当下表态,断绝与秦观、黄庭坚等一众人等的师承关系,便会兑现之前的诺言,授其门下五房之职。

  秦刚听完,反而哈哈一笑,起身侧对于郭知章,朗声而道:“学生之前曾听闻郭侍郎奏章中有两句响当当的话说:‘忠于陛下者必见忌于大臣,党于大臣者必上负于陛下’。不知今天在郭侍郎的眼中,在下的恩师秦少游、师伯黄鲁直,以及已被贬往岭南的苏学士,他们到底是忠于陛下之人,还是党于大臣之人?学生愚顿,也谢过郭侍郎之好意,若是不问是非曲直,就算是进入中书门下担任要职,恐怕也能成为一个曲意奉迎的朝堂小人!”

  秦刚的这几句话显然令郭知章极为震动。

  正如其话中所提的那样,郭知章本人是极其反对结党营私,只是他的政治观点更加倾向于新法,所以才能在赵煦亲政之后被召回京城,而他与章惇、蔡卞等人的关系也颇为微妙。

  此次章惇让他来劝说秦刚,原本他的内心是拒绝的,但是一则因为秦刚的仕途是否顺利,也关系到侄女郭小娘的未来,二则他也想借机看看秦刚的本性如何。

  只是不想今天的试探过头,被秦刚反呛得自己面子都下不来!

  他堂堂工部侍郎、一生清明廉洁的朝堂重臣,居然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待选进士给当面驳下来了。一时之间,竟是无言以对,气得一拂衣袖,转身离堂而去。

  秦刚一时间也稍有点后悔,想想刚才也不必话说得那么直率,只是一时之气,未能停得下来。

  他在堂中又呆了一会儿,却一直不见郭知章回来,也没有其他人招呼。想了想,索性就先走出去,想着看到府里哪个人时,就打个招呼回去算了!

  出了厅堂,天色有点昏暗。因为之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