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球星
及当朝为止,进士授官的官品才逐渐提高。

  如果根据元佑年间的几次科举惯例,状元一般能任承事郎、签书两使幕职官厅公事,榜眼为两使幕职官,第四、五名为试衔知县。第六人至一甲末为试衔大郡判司、大县主簿。二、三、四甲为试衔判司簿尉,五甲等候选用。

  秦刚行过礼后笑道:“老师你应该知道,我现在已经是从八品的宣义郎,可是比状元可授的承事郎还要高上一阶,我还在乎能给个什么样的官职吗?”

  秦观知道他是说笑,但还是纠正他:“徐之莫要轻视,这官阶只是官阶,此次朝廷所授的却是差遣。有了差遣,方才能够一展抱负,行事建功,实现你的人生所愿。”

  秦刚却是叹了一口道:“若是朝堂政治清明,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今天听李至德说那赵挺之兴风作浪,朝廷信之要查《神宗实录》编纂一事,想必老师定是因此事而被通知在家待查了吧?”

  秦观笑笑说:“若要说是两年前,我倒真的会为之惊慌失措,为了头上官帽而患得患失。那个时候,我还错信他人,连累了我的老师及苏三丈。”

  秦观说的这件旧事,是元佑五年,他终于入京为官,但是正好遇上洛党与蜀党相争的贾易一案。当时的秦观因先受朱光庭的弹劾、后受赵君惕的拉拢,在面对这类政治斗争,既无策略、又无眼光,竟然独自去找赵君惕疏通关系。却中了对方之计,套去了苏轼与苏辙的口实,结果坑了自己老师一次。

  此事之后,他后悔万分,自觉在师兄弟面前也抬不起头来。幸好有着苏轼的天然豁达,反过来安慰于他,说如贾易、赵君惕这等奸猾之辈,单纯简单的秦观哪里会是对手。无妨无妨,成长了就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眼下已过去了四年,秦观在京城的官场中也算是见识过了各种的阴险丑恶,更从老师苏轼以及苏辙的先后离京中看清了政治的无情。

  “徐之,说句实话,我真的还要感谢你。”秦观深有感触地说道,“我这一生,作过很多诗词,结识过很多师友。但唯有收你为弟子后,才突然发现,我的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比如,你这次的登第,老师之喜,甚于自己当年。与此相对,我这编修之职又有甚要紧。”

  有人曾说,秦观的一生,一直像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这是由于在他的身边,从来不缺乏爱护他的人:

  无论是年轻时被疯狂追捧的无数诗词崇拜者,还是家中对其一心一意的夫人徐文美,又或是甘于随其同生共死的侍妾边朝华。即使是在人心险恶的朝堂,上有老师苏大学士保驾护航,旁有成熟稳重的师兄黄庭坚随时照应,一直让他的生活过得非常地安逸与顺畅。

  所以,在原来的历史时空之中,当绍圣元年的政治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秦观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个地被打倒,一个个地失去了保护他的能力时,一时之间,竟然不知如何是好,不知何处才是其应去的归宿,于是,便由此一步步地走入人生低谷,再也无法走出来。

  但是,眼下的秦观,却多了一分老师的责任、更多了一分老师的骄傲,在他看向未知远方的眼光里,平白地增添了几分需要关心照顾身边弟子的自信与责任。

  秦刚看在眼中,却把这份感受到的欣喜悄悄地藏于心底。

  他突然提到:“老师,我来京城也有些时日了,这最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