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榜书
人散了,但是其中一位客人让他带了话来,意欲为刚才的赠酒过来当面致谢,并为先前的鲁莽行为表示歉意。
赵子裪看看秦刚,见其并不为然,就让小二去邀请。
稍待,包厢门口走进来一位身材高大、长相俊朗、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身上的衣服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可是一看就知道,用的都是非常考究的蜀锦衣料。
中年男子进来之后,扫了一眼在座几人中,看到除了一位蕃商外,其余的几人均很年轻。
不过对方显然非常稳重,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之色,而是很快从中间判断出了哪位是赵公子,便直接上前行礼致谢。
赵子裪自然也是连说无须在意,并邀请对方坐下来再喝上一杯。
中年男子却没坐下,而指着桌上正摆着的一品天醇酒瓶身上的名字道:“冒昧问上一句,此四字可否出自山谷道人的手笔?”
山谷道人乃是黄庭坚的自号,也算是他的诗词书画领域的江湖名号。如今这第二批随辛第迦送来的一品天醇酒,酒瓶上的字都已经更换成黄庭坚书写的了,只是瓶身上并没有放他的落款,能够看出这点,说明此人的眼光不俗。
赵子裪转头看了一眼秦刚,见他只是微笑着颌首,便转而笑道:“阁下好眼力,这酒名的确是黄山谷亲笔所题。”
中年男子沉吟片刻说:“今天是本……本人回京,友人相约在此接风相庆。前面对贵店有了误会,多有冒犯,此是其一;而赵公子却有雅量,不仅不相计较,还赠我等以佳酒,此乃其二;而自某入京以来,久慕一品天醇奇香浓烈,一瓶难求,今天饮之,果不其然,这为其三。某身无所长,唯好书法,今又见到山谷道人的手笔,一时手痒,愿在此献丑,以此谢之,不知唐突否?”
文人墨客因结友品酒,或诗兴大发、或书法技痒,皆是难得一见的雅事,赵子裪虽然不学无术,但尤爱附庸风雅,一听之后便连说“甚好甚好”,并立即叫掌柜的摆开包厢里的偏桌,再赶紧去准备笔墨纸砚。
“烦请店家取斗笔,再有大纸若干。”中年男子补充道。
秦刚眉眼一动,对于该男子的身份突然有了一点猜测。
和乐楼里平时不缺文人骚客,笔墨纸砚也是常备之物,即使是对方所要的斗笔与大纸也不在话下。
稍顷,东西就已准备齐全,因为是赵公子有兴趣,掌柜的也不介意上前亲自磨墨伺候。
中年男子走到偏桌前面,看了看铺开在桌上的大纸,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对赵子裪等人说:“黄山谷所写的手札小行书虽好,但多学东坡之风,算不得最佳,用在瓶身上当然算是不错。只是这酒楼行商,招徕食客,最好能以巨幌榜书为宜。”
所谓榜书,又称“擘窠大字”,早先多用于书写宫殿匾额或多用于石刻。由于字大醒目,商家店招也多用之。
此人说完之后,右手拿起笔头足有拳头大小的斗笔,蘸饱了墨汁之后,上身微微向桌面躬下,右臂抬起,双肩微松,转瞬便运笔落纸,畅快淋漓地一整张纸上写出了粗壮有力的一横——他竟然在一整张大纸上只写了一个“一”字。
“拿走!换纸!”
一旁的小二慌忙上前收走这张纸,再换上一张新纸。
此人再次落�
赵子裪看看秦刚,见其并不为然,就让小二去邀请。
稍待,包厢门口走进来一位身材高大、长相俊朗、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身上的衣服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可是一看就知道,用的都是非常考究的蜀锦衣料。
中年男子进来之后,扫了一眼在座几人中,看到除了一位蕃商外,其余的几人均很年轻。
不过对方显然非常稳重,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之色,而是很快从中间判断出了哪位是赵公子,便直接上前行礼致谢。
赵子裪自然也是连说无须在意,并邀请对方坐下来再喝上一杯。
中年男子却没坐下,而指着桌上正摆着的一品天醇酒瓶身上的名字道:“冒昧问上一句,此四字可否出自山谷道人的手笔?”
山谷道人乃是黄庭坚的自号,也算是他的诗词书画领域的江湖名号。如今这第二批随辛第迦送来的一品天醇酒,酒瓶上的字都已经更换成黄庭坚书写的了,只是瓶身上并没有放他的落款,能够看出这点,说明此人的眼光不俗。
赵子裪转头看了一眼秦刚,见他只是微笑着颌首,便转而笑道:“阁下好眼力,这酒名的确是黄山谷亲笔所题。”
中年男子沉吟片刻说:“今天是本……本人回京,友人相约在此接风相庆。前面对贵店有了误会,多有冒犯,此是其一;而赵公子却有雅量,不仅不相计较,还赠我等以佳酒,此乃其二;而自某入京以来,久慕一品天醇奇香浓烈,一瓶难求,今天饮之,果不其然,这为其三。某身无所长,唯好书法,今又见到山谷道人的手笔,一时手痒,愿在此献丑,以此谢之,不知唐突否?”
文人墨客因结友品酒,或诗兴大发、或书法技痒,皆是难得一见的雅事,赵子裪虽然不学无术,但尤爱附庸风雅,一听之后便连说“甚好甚好”,并立即叫掌柜的摆开包厢里的偏桌,再赶紧去准备笔墨纸砚。
“烦请店家取斗笔,再有大纸若干。”中年男子补充道。
秦刚眉眼一动,对于该男子的身份突然有了一点猜测。
和乐楼里平时不缺文人骚客,笔墨纸砚也是常备之物,即使是对方所要的斗笔与大纸也不在话下。
稍顷,东西就已准备齐全,因为是赵公子有兴趣,掌柜的也不介意上前亲自磨墨伺候。
中年男子走到偏桌前面,看了看铺开在桌上的大纸,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对赵子裪等人说:“黄山谷所写的手札小行书虽好,但多学东坡之风,算不得最佳,用在瓶身上当然算是不错。只是这酒楼行商,招徕食客,最好能以巨幌榜书为宜。”
所谓榜书,又称“擘窠大字”,早先多用于书写宫殿匾额或多用于石刻。由于字大醒目,商家店招也多用之。
此人说完之后,右手拿起笔头足有拳头大小的斗笔,蘸饱了墨汁之后,上身微微向桌面躬下,右臂抬起,双肩微松,转瞬便运笔落纸,畅快淋漓地一整张纸上写出了粗壮有力的一横——他竟然在一整张大纸上只写了一个“一”字。
“拿走!换纸!”
一旁的小二慌忙上前收走这张纸,再换上一张新纸。
此人再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