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少游
样。当然这个宣德郞要多一级官阶,并以左示为进士出身,更为尊贵。

  秦观的后面三个官职虽然都是正式差遣,只是对秦刚而言,之前在扬州与从二品的前宰相苏颂论道,前两天在宿州码头与正三品的新任首相章惇言语交锋,根本不算得什么大场面。

  但秦刚就是对明天即将的这场见面,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紧张外加激动的感觉。

  在他为整理后世的知识体系的记忆过程中,几乎已经肯定了在穿越之前即将要去拜谒的那座宋人之墓就是在惠山上的秦观之墓——秦观去世几年后被其子秦湛将其墓地从扬州迁至那里。

  所以他深信,这就是他横穿近千年时光,来到了北宋末年高邮的最重要原因,这同时也是他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后,就与整个秦家庄结下了深厚且紧密关系的内在缘由。

  更重要的是,在庄上的睡足轩,留下了秦观在刻苦攻读中写下的大量诗文作品。正是读过这些作品,秦刚才看到了一个与后世简单以“婉约派代表词人”冠名而绝对不一样的风流文士:

  秦观实际创作的诗作要比词多得多,他的诗少有应景之作,往往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难怪在苏轼给他的一封信中提出,王安石看了他的诗作后,直接称赞是“风格清新,有南朝诗人鲍照和谢朓的气度”。

  秦观的风流,绝非浅薄地以其词作华美、情感绮丽而读出的那种俗鄙风流,而是以其远大之抱负、持久之毅力、绝世之才华、宽厚之为人铸就的国士风流。

  世人皆知秦观知文,却少知他本出自武将世家。其曾祖、祖父都是大宋武将。家中藏书中兵书甚多。

  秦观少年时游历天下,犹喜交豪杰,又因北宋时期的西夏之患甚烈,怀抱有治国平乱大志的青年秦观,就曾创作了大量与军事兵法相关的进策与进论。

  秦刚曾尝试读过此时出版的《孙子兵法》,正如他对《九章算术》的看法一样,虽同样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但其原文晦涩难懂,其义深奥。但却在深入研讨了历代兵书的秦观的文章中,渐渐读懂了兵家关于将帅与奇兵、辩士与谋主等等之间的细致定位,又从他关于安都、盗贼及边防的策论中,读出了他心怀天下、壮志报国的拳拳激情。

  所以,这位未曾谋面的族兄,不仅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一年坎坷走来的精神支撑,更如他在高邮对徐夫人所言:早已形同非在身边的老师一般。

  所以,这次给秦观的见面礼单,秦刚自是斟酌了很久,既不宜铺张显摆,但又要考虑对秦观当前在京城的生活窘境能有所帮助。

  所以秦刚特意从辛第迦那里选了一套精美的象牙雕刻的笔筒、笔架、墨床、镇纸,算得上是一套奢侈版的文房四宝,既文雅又珍贵;

  然后给秦观的母亲戚老夫人与妾室朝华各备了一对琢玉手镯、两只大食宝石戒指。

  这些礼物的特点,一是符合秦观及家人的身份使用,二都是蕃商商品,价值不会过于显露,三是在京城一旦有需要都不愁将它们变现急用。

  一夜无事,第二天一早,秦刚便让刘三带路,他和黄小个带了礼品前往秦观所住之处。

  秦观租住的地方倒是在内城东华门附近的堆垛场,交通便利,周围甚是热闹。

  门口的佣人通报了后,便听得里面传来脚步之声,先行迎出的是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来之前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