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查秋赋
p;待得有一两本新账簿抄好后,谈建便带着金参军详细解释了一番这种新账目的用意与说明。
果然,在每一页的局部汇总数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到底是哪一行、哪一项出了差错?定位查找便变得十分轻松。而只要拿着发现差错的地方,再去拿着原先的流水账簿记录一比对,到底是谁出的错,甚至是谁在里面作的手脚,就连金宇自己,也能看得一目了然了。
金宇大喜之下,连忙叫人去请知军。
毛滂很快就赶过来了,金宇拿着已经誊好的两本新账目,翻出就在刚才自己便可以看出的几处差错,然后再去拿着原先的流水账一对比。
看到结果的毛滂,脸色立刻沉下来了:“果然他们都不肯配合来查账,原本这里面果真是问题多多啊。这样,这两天就辛苦谈掌柜带人帮着细细检查了。金宇,你可以让刑房的人先做做准备,接下来,我们要好好与这帮蛀虫们交流交流。”
这边,谈建看着誊抄的事情执行得挺顺利,便安排一起过来的其中两名账房,开始对重新誊录好的账簿进行核算了。
而在场的人,也迅速被他们带过来的新式算盘吸引了——就是前面在小九章算术书中提到过,这种算盘的每列都只保留了五颗算珠。
就这一点小小的区别,立刻就显得他们用的算盘更加精巧简便。
而且,所谓的“一旦点破,道理立现”,在场之人立刻都发现,精简掉了上下一粒算珠,并不影响他们实际计算过程中的应用。
在得知连这新式的算盘都是秦刚所提出改造的,毛滂不由地更加感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吏员越来越信服,他们进展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不过四日左右的功夫,所有的账簿都按照新式记账法,抄出了一整套的副本。
而谈建带来的四位账房,这几天已经就对着先誊录好的账簿,进行了差不多要有一半左右的核查。
每一个有疑问、有错误的地方,都已经做好了明显的标记。
金宇拿到了这些作了标记的地方,再对照着旧账簿上面的流水,板着脸记录下了一大堆明确的姓名、后面跟着的,就是一些触目惊心的数据。
这天,毛知军下达了指令,召集全军各乡负责秋赋征收的官吏尽数到军衙这里听宣。说是将会对今年秋赋征收的亏空问题,给大家作一个初步复查结果的交待。
一开始,召集而来的这些基层吏员们都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这历年的税赋征收,哪次不是一盘乱账啊。
这次新来的毛知军,就算是自己想做两袖清风的清官,但是也不要阻挡了底下人平时发财捞好处的道路嘛!
大家都是多少年摸打滚爬过来的,那么多的乡村,那么多的农户,这一笔笔的税赋收缴上来时,只要在记账的时候,这里把开支多添一笔,那里把收入改一改,这中间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也太多了,然后大家就可以把该得的好处各自瓜分掉。
至于最后报到官府的总体数字合不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么大的地方,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可以用损耗来解释的嘛!
这之前的知军也是一任一任地来往,哪个人哪一次不都是开头口号喊得震天响,要查账、要核对,可是到了最后,还不都是
果然,在每一页的局部汇总数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到底是哪一行、哪一项出了差错?定位查找便变得十分轻松。而只要拿着发现差错的地方,再去拿着原先的流水账簿记录一比对,到底是谁出的错,甚至是谁在里面作的手脚,就连金宇自己,也能看得一目了然了。
金宇大喜之下,连忙叫人去请知军。
毛滂很快就赶过来了,金宇拿着已经誊好的两本新账目,翻出就在刚才自己便可以看出的几处差错,然后再去拿着原先的流水账一对比。
看到结果的毛滂,脸色立刻沉下来了:“果然他们都不肯配合来查账,原本这里面果真是问题多多啊。这样,这两天就辛苦谈掌柜带人帮着细细检查了。金宇,你可以让刑房的人先做做准备,接下来,我们要好好与这帮蛀虫们交流交流。”
这边,谈建看着誊抄的事情执行得挺顺利,便安排一起过来的其中两名账房,开始对重新誊录好的账簿进行核算了。
而在场的人,也迅速被他们带过来的新式算盘吸引了——就是前面在小九章算术书中提到过,这种算盘的每列都只保留了五颗算珠。
就这一点小小的区别,立刻就显得他们用的算盘更加精巧简便。
而且,所谓的“一旦点破,道理立现”,在场之人立刻都发现,精简掉了上下一粒算珠,并不影响他们实际计算过程中的应用。
在得知连这新式的算盘都是秦刚所提出改造的,毛滂不由地更加感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吏员越来越信服,他们进展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不过四日左右的功夫,所有的账簿都按照新式记账法,抄出了一整套的副本。
而谈建带来的四位账房,这几天已经就对着先誊录好的账簿,进行了差不多要有一半左右的核查。
每一个有疑问、有错误的地方,都已经做好了明显的标记。
金宇拿到了这些作了标记的地方,再对照着旧账簿上面的流水,板着脸记录下了一大堆明确的姓名、后面跟着的,就是一些触目惊心的数据。
这天,毛知军下达了指令,召集全军各乡负责秋赋征收的官吏尽数到军衙这里听宣。说是将会对今年秋赋征收的亏空问题,给大家作一个初步复查结果的交待。
一开始,召集而来的这些基层吏员们都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这历年的税赋征收,哪次不是一盘乱账啊。
这次新来的毛知军,就算是自己想做两袖清风的清官,但是也不要阻挡了底下人平时发财捞好处的道路嘛!
大家都是多少年摸打滚爬过来的,那么多的乡村,那么多的农户,这一笔笔的税赋收缴上来时,只要在记账的时候,这里把开支多添一笔,那里把收入改一改,这中间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也太多了,然后大家就可以把该得的好处各自瓜分掉。
至于最后报到官府的总体数字合不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么大的地方,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可以用损耗来解释的嘛!
这之前的知军也是一任一任地来往,哪个人哪一次不都是开头口号喊得震天响,要查账、要核对,可是到了最后,还不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