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格物致知
不错。而接下来,再通过调整这些原料之间不同的比例,以及在煅烧时的火力与时间等等,就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水泥粉,从而可以在最终建墙盖房的使用中,发挥出这些水泥各自不同的优越性能。”
周芃听得兴趣大发,说道:“昔日本官曾读过苏大学士的奇文《石钟山记》,其中讲述的道理便是,世间万物之由来,当须引经据典、溯源求根本,又得亲身探察、实践得知。我听秦承务对于水泥的发明来源的表述,多有苏老之治学之风啊!”
此时的苏轼,既是当朝的礼部尚书,又是天下闻名的诗文学士,周芃所说此言,大有极尽褒奖之意,众人皆附和称是。
正在此时,忽听厅外通传,说各地来邮的医官们,听说宣旨仪式已结束,早已按捺不住地要进来求见,更想向秦刚讨教牛痘克制天花瘟疫之事。
“让他们进来吧!”毛滂直接应允了。
其实他是有心想让秦刚在周司事面前再多挣得一些脸面,所以转而再向周芃解释道:“宏森兄鉴谅,这些医博士啊,早来的已经在这里等了三天,都是急不可耐了啊!”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内厅涌进二十几位医官,其中不乏一些皓首白须的各地“神医”、“圣手”们。
在来之前,无论他们的医术有多高明,传承有多正统。如果要是遇上了像天花这样的凶疫,除了远而避之,基本都是束手无策的。
此次来到高邮,有怀着虚心请教的人,也有一些将信将疑者的看客,甚至还有人在内心认定,这种所谓的“牛痘”之术,也许就是某种拙劣的江湖骗术,若是能够被他们看穿揭破,也算自己能在众同行面前能够扬名的好机会。
刚才因秦刚被拉去宣旨,这些医官们便就利用这个时间进入安置营中,小心查看了正在隔离恢复中的几人,确认了他们的确都是感染了天花的人。
然后又分别检视、问询了好几位从营中出来的灾民,不仅对他们种牛痘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关心倍至,更是仔细看过了在他们胳膊上种过的牛痘疤痕。
有的医官,还注意到了营地里的卫生消毒措施,尤其是从疫症区到观察区,还有正常的生活区,这各个区域里的布局安排,皆是啧啧称奇,渐渐开始叹服于心。
此时,牛痘对天花的防治神效,基本已经让他们眼见且心服。但同时却又生出了更多的疑问与求知的想法,促使他们不顾一切地来此求教。
“见过周天使,见过毛知军,见过诸位上官。”医官们进得内厅后,只是匆匆地向堂上的几位官员简单行过礼后,便迫不及待地转向了秦刚。
“秦小官人有礼了。老夫钱乙【见本章后注】,乃太医局丞,正巧这次在楚州听闻此事。”看来钱乙是这些医官们推举出来的代表,“刚才我等都已看过中疫之人,也已确认了种过牛痘之人都是有了防范的效果。只是敢问秦小官人,这牛痘之法,源自何时何处,又有何等医理在其中?”
秦刚其实不知眼前这位老医者,乃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六昧地黄丸”的发明者,甚至还被称为“中华儿医之祖”。
但是秦刚知道他们都是饱读医书之辈,断不能像刚才那样,简单说个古书名就可以糊弄过去。于是起身恭恭敬敬地回了一个礼,说道:“学生其实并不懂得医理。”
“啊?”众医官中显然有些人非常意外。
&emsp
周芃听得兴趣大发,说道:“昔日本官曾读过苏大学士的奇文《石钟山记》,其中讲述的道理便是,世间万物之由来,当须引经据典、溯源求根本,又得亲身探察、实践得知。我听秦承务对于水泥的发明来源的表述,多有苏老之治学之风啊!”
此时的苏轼,既是当朝的礼部尚书,又是天下闻名的诗文学士,周芃所说此言,大有极尽褒奖之意,众人皆附和称是。
正在此时,忽听厅外通传,说各地来邮的医官们,听说宣旨仪式已结束,早已按捺不住地要进来求见,更想向秦刚讨教牛痘克制天花瘟疫之事。
“让他们进来吧!”毛滂直接应允了。
其实他是有心想让秦刚在周司事面前再多挣得一些脸面,所以转而再向周芃解释道:“宏森兄鉴谅,这些医博士啊,早来的已经在这里等了三天,都是急不可耐了啊!”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内厅涌进二十几位医官,其中不乏一些皓首白须的各地“神医”、“圣手”们。
在来之前,无论他们的医术有多高明,传承有多正统。如果要是遇上了像天花这样的凶疫,除了远而避之,基本都是束手无策的。
此次来到高邮,有怀着虚心请教的人,也有一些将信将疑者的看客,甚至还有人在内心认定,这种所谓的“牛痘”之术,也许就是某种拙劣的江湖骗术,若是能够被他们看穿揭破,也算自己能在众同行面前能够扬名的好机会。
刚才因秦刚被拉去宣旨,这些医官们便就利用这个时间进入安置营中,小心查看了正在隔离恢复中的几人,确认了他们的确都是感染了天花的人。
然后又分别检视、问询了好几位从营中出来的灾民,不仅对他们种牛痘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关心倍至,更是仔细看过了在他们胳膊上种过的牛痘疤痕。
有的医官,还注意到了营地里的卫生消毒措施,尤其是从疫症区到观察区,还有正常的生活区,这各个区域里的布局安排,皆是啧啧称奇,渐渐开始叹服于心。
此时,牛痘对天花的防治神效,基本已经让他们眼见且心服。但同时却又生出了更多的疑问与求知的想法,促使他们不顾一切地来此求教。
“见过周天使,见过毛知军,见过诸位上官。”医官们进得内厅后,只是匆匆地向堂上的几位官员简单行过礼后,便迫不及待地转向了秦刚。
“秦小官人有礼了。老夫钱乙【见本章后注】,乃太医局丞,正巧这次在楚州听闻此事。”看来钱乙是这些医官们推举出来的代表,“刚才我等都已看过中疫之人,也已确认了种过牛痘之人都是有了防范的效果。只是敢问秦小官人,这牛痘之法,源自何时何处,又有何等医理在其中?”
秦刚其实不知眼前这位老医者,乃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六昧地黄丸”的发明者,甚至还被称为“中华儿医之祖”。
但是秦刚知道他们都是饱读医书之辈,断不能像刚才那样,简单说个古书名就可以糊弄过去。于是起身恭恭敬敬地回了一个礼,说道:“学生其实并不懂得医理。”
“啊?”众医官中显然有些人非常意外。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