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就坑你庄
秦家庄这里的水泥作坊正是干得热火朝天。

  在把外地的关键原料都设法解决来源之后,经过改良后的窑洞里已经陆续烧出了好几批的成品水泥。

  而被任命为水泥作坊负责人的秦水生,正在展示出他卓越的领悟天份:

  秦刚本来只是建议他,对于不同原料比例所生产出来的水泥样品,要先进行效果比对以及记录,以便找到并确定最佳的配方比例。

  可是他却告诉秦刚:不同的配方比例所烧出的水泥,不仅会改变水泥凝固之后的强度,还会改变水泥凝固的速度。所以最佳的配方比例不应该是唯一的,而是需要根据你的用途而选择相应的比例。

  “比如要选择这个比例的话,生产出的水泥强度基本不会改变,但它凝固的速度会更快!”

  “速干水泥。”秦刚脱口而出。

  “对,刚哥起的这个名字就很好。”水生听了很认同。

  秦刚则呆呆地看着水生,心里说:果真,群众中隐藏着最伟大的天才,关键在于你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

  不仅如此,水生还让秦刚帮他用笔记下了哪种比例下的水泥是适合于砌砖黏合,又哪种比例下的水泥更适合于抹平做水泥立面。

  这不就是最早的水泥标号吗?秦刚在内心暗暗地惊叹。不过他还是很严肃地对水生说:“你应该抽点时间学习写字了,这些东西,你能够自己记下来该有多好。”

  同时,秦刚则用纸画了个口罩的样式,让水生拿去给庄子里的大小娘子们,用多层的纱布做出一大批。

  嘱咐在水泥作坊里的每个人在工作时,都必须要佩戴这种防范灰尘的口罩。

  当水泥开始批量生产出来时,经过前期的规划,秦规决定在庄子外围,从靠近西侧,也是地势最低的地方开始,先行修建起一道防水墙,主要用来应对七八月间经常发生的河水漫出,顺便也来看看水泥筑墙的效果。

  出于完全的信任,他把庄子里干过泥瓦工的人都召集起来交给了秦刚。

  秦刚先是仔细询问了他们过去常规的建筑方法后,然后就在他们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点全新的改良意见:

  第一,他让工匠们在先向地下多挖了一尺多深,从底部开始砌墙,成为了墙基,当砌出地面后,再在两边回填土压实。

  工匠们很快明白了,有了水泥的凝固作用,墙体就会凝固成像一块石板一样,插入地下后当然要比直接竖在地面上稳固许多了。

  而且这样墙在防范河水漫来的情形时,也不容易出现墙底渗水的问题。

  第二,为了加强这堵墙的牢固度,过去的方法应该是每隔一段距离,就在墙中加入一根粗木桩。但粗大的木料毕竟非常费钱,秦刚决定用水泥桩来替代。

  水泥桩按理说需要用到钢筋,可是眼前的铁料非常昂贵,根本就不可能,于是秦刚便安排工匠们去找陈年的竹子来替代。

  这些旧竹子先行破成差不多如手指粗的竹筋,然后再用竹筋扎入地基的地下,把它们用竹皮扎成柱子形状的骨架。

  这种竹筋自然是比不上钢筋的强度,但是用在此时,显然是足够了。

  最后在它的四面用夹板灌入了水泥与石子搅拌后的沙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