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池中之物

  其实秦刚也曾经想过,如果能有一只小小的温度计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了。可是,就算是温度计的原理非常简单,但也不是在这个时代可以简单制造得出来的。

  因为光是知道原理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用的。在这时,要到哪里去搞水银呢?就算有了水银,不论是玻璃管、还是更简陋一点的塑料管,这些都是更麻烦的难题,还有最终如何把水银灌进管里?如何封装成细细的管壁?等等。

  ……算啦,别胡思乱想的了,还是先用自己的手指头去触摸感受是最简单靠谱的!

  第二天开始,秦刚就开始教两人如何通过灯光照射查看孵蛋变化的情况。

  其实秦刚并不是能够记得每一天的鸭蛋孵化的具体变化,他也只是首先大致判断一下鸭蛋的情况是否属于正常,然后在正常的前提下,针对当时所看到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于是他的所谓“秦氏祖传照蛋口诀”也就一天天地出炉并成型:

  次日见珠,熠熠其中;

  三日甚亮,其色渐红;

  四日红正,个如小钱;

  五日钱长,色似血残;

  六日生头,状若蜘蛛;

  七日生眼,细若菜子;

  八日……

  秦壮与秦水生一开始只是对照着样子进行简单记忆。但是随着鸭蛋内部开始一天天地发生着各种的变化,越往后面越是信服,进而将秦刚所说的这些“老祖宗之话”奉若神明。

  之后叔侄二人干脆就打了铺盖睡在孵房里,反正这里炉火温暖。由他们俩人主要来承担这轮流看守的任务。

  正好秦规本来就在隔壁给秦刚准备了一间休息的房间,里面有桌有床,他们就把秦刚推到那里,让他可以安心看看书或休息好,因为一旦有事,他们自然是会即时过来叫他的。

  其间,秦规也过来看过几次,得知孵化的过程一直都比较顺利,秦刚也确实是将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秦壮叔侄二人,自然是大感欣慰。

  庄上的时间过得很快,到了十六天后,中间也曾发现了一些状况异常以及停止变化的蛋,差不多也就三四只,也就是死胚蛋,出现的比例还算正常。

  并且秦刚也带着二人都分析找到了相应的原因,无非是有的蛋是在翻身轮换时遗漏了,有的蛋放置的位置过热或过冷等等,这些情况都会作为孵化过程中的教训,一点点地悉数记下。

  临近秦刚所说的孵化出雏鸭的时间越近,秦规就越是关心。这天又来探望时,正逢“移缸入床”。

  秦刚一边亲手把缸里的孵化蛋一只只小心地取出,挨个地铺放在准备好的孵床碎草中,一边在给两人讲解:

  “最后的这个阶段,已经不需要再进行外部的加热了。因为这些蛋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热度。所以我们就要把它们从缸里取出来,放在孵床上,用孵床下面的稻草与上面的棉被来维持住这些蛋本身的温度就可以了。”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房间里的温度,注意房里的灶火不要停。”

  秦规甚为感慨,看着秦刚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却对这些农活细节讲述得头头是道。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