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引子
��说“我也姓秦,今日我们算是有缘,只是出门没有准备,这盒徽墨是老师送我的,”说着看看老者,见其微微点颏便继续说道,“我把它转送与你,希望你能好好读书,让我们高邮再添文魁。”
秦刚愣愣地接过,一旁的小孩立刻好奇地围上来。
“徽墨啊!我家老爷子(高邮方言对比父亲小的兄弟按排行称爷,二爷、三爷,最小的称老爷子)在扬州见过,好贵的哎!”
此时,稍作停留的两人不再理会路边的这些孩子,继续拾阶而去。
秦刚手里紧紧攥着徽墨匣子,正想着那年轻士子说的“我也姓秦”以及两人对话中的称呼,赶紧拉开同伴,冲着两人背影喊道:“还没请教老丈尊姓!”
坡上两人已转弯不见,远远地飘下一句话回荡在整个坡上林间:
“老夫就是苏徐州,哈哈哈!”
注:熙宁十年(1077),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默默无闻的秦观前往拜谒,作诗称“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轼见后极其欣赏,后收为门下学生。元丰七年(1084)冬,苏轼过扬州,专程来高邮见秦观,并约了高邮当地名士孙觉、王巩共四人,在城东泰山庙相会。
秦刚愣愣地接过,一旁的小孩立刻好奇地围上来。
“徽墨啊!我家老爷子(高邮方言对比父亲小的兄弟按排行称爷,二爷、三爷,最小的称老爷子)在扬州见过,好贵的哎!”
此时,稍作停留的两人不再理会路边的这些孩子,继续拾阶而去。
秦刚手里紧紧攥着徽墨匣子,正想着那年轻士子说的“我也姓秦”以及两人对话中的称呼,赶紧拉开同伴,冲着两人背影喊道:“还没请教老丈尊姓!”
坡上两人已转弯不见,远远地飘下一句话回荡在整个坡上林间:
“老夫就是苏徐州,哈哈哈!”
注:熙宁十年(1077),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默默无闻的秦观前往拜谒,作诗称“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轼见后极其欣赏,后收为门下学生。元丰七年(1084)冬,苏轼过扬州,专程来高邮见秦观,并约了高邮当地名士孙觉、王巩共四人,在城东泰山庙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