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想尽办法削弱敌人
来的就是真钞。

  特别是像印国这种群岛国家,本来民众的文化水平就不高,行政辖区之间还分割严重,正好方便同盟军将假钞投入市场。

  一旦有大量的假钞流入市场,对印国经济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

  很有可能,令大部分地区变回以物换物的时代。

  那印国官方印刷的钞票,将会变成废纸一样。

  阿成询问道:“产量怎么样?

  ”

  郭禄达介绍道:“加班加点生产的话,一周能够生产印-尼盾10万亿左右。”

  别惊讶,原本1软妹币就能兑换近2000印-尼盾。

  现在印国货币因为战争大幅度贬值,兑换比例已经到1:3000了。

  这10万亿印国,也就相当于33亿软妹币而已。

  当然了,只要同盟军的高仿产品不断投入市场,印国货币早晚能与津-巴布韦币比肩。

  阿成交代道:“先全力生产印-尼盾,等有空闲的产能再生产一批美刀,通过东南亚地区的黑市散出去。”

  阿成绝对想不到,他的这一举措令加丹岛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假币制造基地。

  同盟军刚开始只是仿制这两国的货币,但很快就把周边老米几个小弟国家仿了个遍。

  谁让他们帮着老米封锁同盟军呢!

  反正,同盟军境内的经济流通依赖消费券+供销社的模式,货币再乱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影响。

  同盟军现在是以军事优先,政务方面的事情,阿成基本上都是放手给孙逸祺去处理。

  阿成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军事领域。

  接下来,就轮到张海林这边汇报了。

  横扫加丹4省后,同盟军又收拢了近60万华人,兵员枯竭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依托这些新增人口,同盟军常备军的数量已经扩编到了16万,编制成4个军+数支直属部队的大编制。

  另外,同盟军在册的预备役+民兵也有22万人

  。

  这38万人,基本上已经把同盟军治下15-50岁成年男性都给囊括进来了。

  暂时来说,这16万正规军用于外线作战,22万预备役+民兵用于稳定地方。

  只能说,兵力只是暂时够用了。

  一旦出现重大伤亡或者变故,兵力短缺的问题就会非常迫切。

  虽说同盟军已经开始小规模征召少数族士兵承担非战斗岗位的工作,但这部分士兵的忠诚度始终是个问题。

  当务之急,如何从外部增加华人人口。

  郭禄达介绍道:“出于对我们崛起的担忧,大马已经加强了边境的巡逻、缉私工作,我们已经很难从北边吸引人口过来。”

  大马那边有数百万华人,加上陆地上接壤,一直是同盟军最佳的移民地。

  但同盟军的战绩确实有点猛,一路压着印国揍。

  再加上老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