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进步
�公卿们却没有一个人满意的,尽叱杜珣办事不用力。

  人心啊,真的是难以捉摸。苦的时候,尚还能和和气气,日子稍微好起来了,反开始又讲起了过去的派头。

  杜珣是委屈的,但朝廷的大佬们说话,哪有你一个小小的县令说话的份,所以只能应着。

  也幸亏皇帝是历练出来了,知道杜珣的不容易,更重要是后面还要仰仗杜珣呢,所以亲自将杜珣喊了过去,安慰了一顿。

  皇帝还是老样子,对杜珣就是一套画饼,成功收获了杜珣暂时的忠心。

  之后刘协就给杜珣布置了任务,让他将城内的粮秣、兵马、车架都带着一并南下入汉中。

  其中刘协还特意交待了件重要事,那就是一定要在附近招募一些熟悉斜谷道的向导,他可不想在谷道中迷了路了。

  杜珣喜滋滋的就下去了。

  在他看来,天子既然给他布置任务就是要用他,只要自己将事情弄好了,日后青云直上就从这一步开始。

  但杜珣哪里晓得,就在他这边退下,皇帝就厌恶的让人将眼前的米粥给撤了下去,这东西真的是狗都不吃。

  而这米粥正是杜珣奉献上来的。

  ……

  如果说这一次西奔,谁最是飞黄腾达的话,那就非长水校尉沮儁莫属。

  据说那晚宿在野外,皇帝一人在车里睡不着,就让沮儁持刀护在车外。

  果然,半夜里,皇帝被噩梦惊醒,大呼。

  而沮儁则持刀而立,朗声大喊:

  “臣沮儁护驾!诸邪避散。”

  自此,皇帝每每睡觉都需要沮儁在门外,可见皇帝对沮儁的依赖之深了。

  而实际上,沮儁也当得起这份信赖。

  无论是从皇宫中浴血突围叫救兵,还是一路紧随护圣架,沮儁都当得一声忠勇!

  而现在,沮儁就带着羽林郎们开始接收杜珣备好的物资。

  杜珣是用心做事的,因为县里很多县卒不愿意离家,他还自己出钱募了上百名士卒。

  但沮儁也看明白了,这杜珣也的确是中人之姿,准备的东西真的就是皇帝说的粮、车、兵三样,其他东西一概也无。

  难道就不知道发挥点臣子的本分吗?就比如现在公卿们身边都没人伺候,你不应该补一补人手吗?

  不过这些话,沮儁都放在心里也没说,反而大赞杜珣用事,问他愿不愿意随圣驾向南一道入蜀。

  那杜珣哪有不愿意的?慌忙答应了,就乐滋滋的下去准备随行的东西了。

  其实沮儁喊杜珣一道入蜀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随他们入蜀的人越多,他们围绕在陛下身边的力量就越强,这样才能压住李傕和益州本土士。

  从这个角度看,杜珣能力废不废并不重要,反而他姓杜这件事很重要。

  车舆在武功停了一天,就继续不停歇的向着西面的郿县而去。

  郿县所在正是他们入蜀的通道斜谷道的入道口。

  而且因为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