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回纥的野心
  天圣三年上元节过后,长安城的时政又变得非常热闹起来。

  据说去年年底的刺史案,有了新的进展。

  以王铸为首,牵涉进来的五十多名刺史,先后接受了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审查。

  有指使地方官吏瞒报田亩的,有勾结商人控制地方商业的,还有私下收保护费的。

  最开始的朝堂述职,圣人的惩罚只是罢官,但随着审查的深度开展,越来越多的罪名详细地呈现出来。

  于是三司官员一致给出了进一步的意见。

  就这样,天圣三年开年正月,长安城外的刑场,人头滚滚。

  连政绩斐然的魏州刺史王铸,也被押送到刑场。

  据说他这段时间口中一直念念有词:我的政绩第一!我的政绩第一!我有宰相之才……杨国忠要害我!杨国忠是大唐的罪人,我要见陛下……

  直到他被送到刑场后,在刽子手面前,还在高呼:我要见陛下……

  一口气处死了四十多名刺史,本朝开国从未有之。

  一时间,长安城的舆情风起云涌。

  有人公然批评当今朝政手段之严酷,认为不应该杀那么多人,确实有罪,应该流放岭南。

  有人则拍手叫好,认为不杀不足以威慑官场那些恶人。

  无论舆情如何,人已经杀了。

  这些人的罪名快速被汇编起来,从长安发出去,在各道传阅。

  引起了各道各州官员极大的震动。

  并非那些官员震惊这些刺史捞钱的本事,而是震惊朝廷整顿的决心和手段。

  四十几名刺史,说杀就杀。

  年前还是温风细雨的罢免官职,年后直接开杀。

  不仅仅罪名传阅,从礼部和吏部对各道官员的考核也纷纷出台了。

  整个正月,吏部的人几乎都住在了衙门里。

  当然,最忙的还得是杨国忠。

  抄家是最少不了的一个环节。

  不过并没有人关注杨国忠。

  民间热议的是这一次吏治改革。

  连河北的战事都没有人关注了,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一次的官员考评和新官任免上。

  经历了这一些事,地方上已经没有对民意调查的异议。

  至少暂时没有了。

  民间也的确感受到了许多不一样的变化。

  据说长安县县令因为去年民意调查严格不合格,已经被罢官。

  这件事让长安上下大小官员都变得极其谨慎起来。

  大唐无数百姓都靠种地为生,一年四季,辛辛苦苦,勤勤恳恳,面朝黄土背朝天,才得了一口粮食。

  新政之后,虽说也有余粮,但最终逃不掉辛苦劳作的命运。

  可官员就不一样了。

  官员不需要风吹日晒,更不需要为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