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大唐权力和责任的边界
  李问跪在那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既然你不说,朕来说!朝廷有《商社法》,但你不用。你为什么不用呢?因为你故意纵容那些商人违法,方便抓他们的把柄。一是让他们对你唯命是从。二是出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将责任推给他们。来,让我们看看再看看你的民意调查!一部分是对你这个刺史的不满,还有一部分是对徐州所有商人的不满!”

  李问一颗心沉到谷底,全身都被冷汗浸湿。

  其他官员噤若寒蝉。

  圣人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李问的心底深处,也说到了在场许多官员的心底深处。

  “百姓是怎么骂商人的?”李倓淡淡道。

  “回禀陛下,百姓骂商人都是吸血的虫子!”元载补充道。

  “是什么让他们像吸血的虫子呢?”圣人又问道。

  这下元载没有回答,元载一时间也回答不上来。

  “是追逐利益。”

  一直沉默不言的李泌说道:“商业即逐利,然先贤有云,见利思害。商业充实了货品,却也出现了许多损害人的事,所以百姓骂商人是吸血的虫子。”

  见利思害是道家的思想,意思是任何一件事,它的正面必然伴随着反面。

  例如商业,它能发展经济,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伴随着不好的一面。

  工时长达八个时辰,就是不好的一面,就算是最劳累的农活或者徭役,也没有这么长时间的。

  但为了追逐利益,商人们将工人的每一滴血都压榨了出来。

  可正是因为追逐利益,人类文明才有了发展。

  儒家讲的是见利思义,意思是获利的时候,要想着道义。

  儒家的思想为什么能流传千年?

  因为它都是直白的经验之谈,地里种田的老百姓都能听懂,且符合他们的诉求。

  他们希望上面的人在获利的时候,记得还有道义。

  儒家“见利思义”的观点与“努力就会成功”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它们的受众都是不愿意进一步思考的群体。

  它们都那么的理想化,想用自我的以为来去普世这个复杂的世界。

  结果发现到处都是不义之人,然后自我产生了愤世嫉俗后,开始用教条化的方式强行对他人做规范。

  而李泌所说的道家的“见利思害”,是告诉人们,利和害相伴相随,我们得正视它。

  因为这是道的一种体现,是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是你强行让商人道德一点,他们就能道德的。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人都可能放下那脆弱的道德,不仅限于商人。

  李泌简单的阐述后,圣人却说道:“一个杀人犯如果在城内杀了一个人,那是谁的过错?”

  大殿内再一次陷入死寂,群臣不知道圣人为何突然话题转移到杀人犯。

  杨国忠立刻打配合:“当然是这个杀人犯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