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递刀子的人
  天圣元年,十一月十五日,李倓回到长安大明宫已经是傍晚。

  时值冬日,到紫宸殿,李倓第一件事就是洗了个温水澡。

  第二件事,就是准备跟刘婉一起造娃。

  奈何还没开始,张旸就在外面道:“三郎,外面有许多官员求见。”

  “不见,就说朕乏了!”

  “他们说事关国朝安危。”

  “让他们去见左相!”

  “他们说圣人若是不见他们,他们就跪在外面不走了。”

  “那就让他们跪在那里!”

  李倓心中闪过一丝不悦,不用想,就知道那些人是想告元载的状。

  这半年多,自己不在长安城,都是元载一手主持大局。

  元载这个人嘛,城府有,手段有,节操有三分之一,想做很多事,但喜欢任人唯亲。

  这些李倓都是知道的,并且也是默认的。

  这年头,有些事不用亲信,是做不成事的。

  当然,作为皇帝不能任人唯亲。

  所以李倓用任人唯亲的元载,也用一心为公的杜甫、颜真卿等人,还用不染尘世的李泌,毫无节操的杨国忠,以及什么都想抓到手里的奸商头子第五琦。

  至于元载嘛,单独拎出来看,他任人唯亲没关系,只要他现在还保持在自己政策的执行下就可以。

  元载不可能只手遮天,甚至朝堂上一半的人他都无法动。

  这就是李倓对他睁只眼闭只眼的底气。

  而且现在,大唐需要换人,从上到下的换人。

  李林甫时代的政治风气过于保守,对内的主要目的是维稳,为扩边创造稳定的内部形势。

  可这个方法已经证明,是非常恶劣的方法。

  李林甫时代,问题来了,有人指出问题,会被清算。

  所以歌功颂德成了主流。

  那是拍马屁的投机者们的天堂。

  但现在不一样了,李倓主要实现的政治格局是有问题,就大胆地指出问题。

  不管你是不是任人唯亲,你不粉饰太平,不压坏消息,敢于用人去解决问题,直面问题!

  哪怕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他都乐意。

  因为争吵,本身就是各方在直面问题,各方都想解决问题,只不过想法不同而已。

  将死之人,看起来才足够平静。

  至于外面那些人嘛,想跪着就跪着。

  李倓就当不知道,各方互不为难。

  现在嘛,先造个娃再说。

  天色渐晚,长安城的宵禁即将开始,那些官员才灰溜溜地回去,毕竟这天寒地冻的,谁愿意在大明宫外待一晚?

  “左相,听说圣人回京了?”裴遵庆呈递完吏部对洛阳案涉事官员罢免后,新的人事推荐,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