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一次政治危机

  李渊未举兵前,派长子李建成“于河东潜结英俊”、次子李世民“于晋阳密招豪友”。

  唐代开国功臣中,刘弘基、柴绍等出身草莽,苏定方、秦琼等出身土匪。

  李渊登基后,太子李建成为争皇位,竟“募长安恶少年二千余人”,组成长林兵。

  所谓的恶少年,就相当于刚才那一群人。

  唐代诗人王建在《羽林行》中称:“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所以,眼下这件事,官府未必会管,当官的都知道,这些人背后也都有官员罩着,不会随便给自己惹事的。

  李倓朝周围那些人做叉手礼,表示回敬赞美。

  外面的客人又陆陆续续进去。

  “张旸,你留在这里,若是有官府的人来,你酌情处理,我先回去一趟。”

  “郎君,这……”

  “这是命令!”

  “好。”

  这时,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先行离去,便骑上马,朝城北赶去。

  李倓也注意到了一些人急匆匆离开,他心里寻思着,那里面大概是有宫里的人。

  来买纸的人,成分可不简单。

  今日这件事,必然会传开,甚至很快就传到宫中。

  如果自己的身份被识破,这个问题就可大可小。

  往严重点说:皇族郡王在民间拿刀砍人,目无王法!

  再往严重点说:皇族郡王借造纸营商为名,聚拢人员,怀疑有不臣之举。

  李隆基是一个疑心重重的人,李倓这郡王的身份更特殊,他是太子之子。

  朝堂上本就有太子和右相水火不容的局势。

  这消息如果传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必然又要借机掀起巨浪。

  李倓都替李林甫想好套路了:以皇族郡王可能密谋为由,派人来查澄心堂。

  派谁?

  派吉温。

  吉温和王鉷是李林甫麾下两个最没有下限的酷吏。

  尤其是吉温。

  天宝四年的兵部案,李林甫诬告整个兵部贪污,就是吉温审问,吉温故意在六十几名兵部官员隔着窗户,对两个死刑犯严刑逼供,那些官员以为是自己的同僚,一想到自己可能也会遭此待遇,纷纷认罪。

  这自然是冤案。

  事后有人说吉温对那些官员屈打成招,但却发现没有一个官员受过刑,全部是他们自己招供的。

  这件事让李隆基都傻眼了,只能强行按压下来。

  这说明,李林甫整人的手段,是极其可怕的。

  历史上那些奸臣,论排除异己,在李林甫面前,都只有提鞋的份。

  秦桧最大的黑点是杀岳飞,秦桧的政治手段不可谓不强,但排除异己的手段,跟李林甫比起来,依然不够格。

  李倓心头有些发沉,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