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终于亲政
  高太皇太后驾崩了。

  满朝文武都无比悲痛,赵顼传位给赵煦后,朝政都由高太皇太后打理。

  在那一段由高太皇太后监国的时间里,她重用旧派官员,废除了王安石和赵顼的新法。

  在那些新法里面,的确有一些伤害了老百姓的做法,废止之后,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甚至有些地方,把高太皇太后,称做为女中尧舜,是她缓解了因新法推行,而导致的坑农伤农产生的矛盾。

  当然更多的是保障了那些豪强阶层的利益。

  从客观上来看,这一段时间,大宋的老百姓生产积极性增加,社会财富变得更加丰富,这为后来,赵煦能够很快积聚力量打下了基础。

  高太皇太后驾崩,全国上下同悲。

  对于已经被压抑了很多年的赵煦来说,痛失皇祖母之后,他拥有了可以独揽朝政的机会。

  赵煦把那几个被高太皇太后,打成奸臣,发配到边关的革新派立即召回到朝堂之上。

  旧派的,稍微自觉一些的,自己请辞,离京去偏远之处谋职。

  那些还报有一丝幻想的,就只有等着赵煦宣布他们的贬官任命,甚至,有些人因犯下的过错而下狱。

  在太皇太后时期,三位改革派,被定成了三奸,现在,赵煦公然宣布,三个误国的奸人。

  首先便是说高太皇太后,“老奸擅国”,甚至,当众提出,要追高滔滔的太后称号。

  不难看出,赵煦对于高太皇太后,以母改子,彻底废止了赵顼多年以来强力推行的富国强兵之举,是何等的深恶痛绝。

  对于已死的司马光,赵煦下旨,追贬其封号。把蜀党的苏轼、苏辙,还有洛党的刘挚,都一律赶到了偏远的岭南一带去。

  作为皇帝亲政,本来就连那些关押在狱的人,都有一个大赦天下的之机。

  然而,对于那些遭到贬谪的旧党,赵煦简直是零容忍,放逐于岭南,眼不见,心不烦。

  赵煦肯定了神宗朝时大改革家王安石,追谥号为“文”,并下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的庙廷。

  此举一出,举国都已经明白,赵煦这是要继承父皇的遗志,重振新法,走富国强兵之路了。

  赵煦把神宗朝改革家章惇、曾布等人,召回到京师,恢复了王安石提出的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免役法。

  这样的做法,动摇了大地主,豪强的利益,却是真正有利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与赵顼相比,赵煦自亲政以来,态度就极其强硬,高太皇太后时,那什么三党之争,到了赵煦这儿,直接让你到最偏远的地方去,想怎么争,就怎么争。

  亲政以后,赵煦就迫不及待地把母亲立为了太后,并把她的待遇,直接调整为与向太后一样。

  高太皇太后没了,现在明面儿上,向太后依然还是太后,但在后宫之中,所有的人都更倾向于赵煦的亲生母亲朱太后。

  向太后失去了高太皇太后的庇护,她更不至于会不明事理到,站出来对皇上指手画脚。

  因而,那个被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一力扶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