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春,困斗兽-2
  虽然是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却有些来势凶猛的样子。棉絮般的雪团瞬间覆盖了县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棵树木花草、每一根电线杆、每一处房顶……甚至是每一个人。

  南漳县城并不大,只是顺着荆山余脉边缘的开阔地而建,街道的布局也只是简单的经纬交错,虽谈不上繁华,但也是处处充满烟火气息。

  别看这南漳县城不大,却也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县,县城几经迁徙,才有今天的规模。荆山山脉也是楚人的发源地,更是三国时期颇具名气的地方。据老一辈人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县城还算是一座完整的城池,城内还保留了县衙、孔庙、五龙壁等历史建筑,所有民居都是清一色的鄂西北特色,巷道纵横、错落有致……是战争毁掉了一切美好景象,之后,城池全无,仅剩下白凤路一段城墙。

  虽无城池,但城依旧在。大东门、小西门、北阁门这些地名依旧被人们锁在记忆中,原来的护城河成了城中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人依河而居,房依河而建,河水清澈透底,青石板桥间隔设之,虽然河面之上缺少往来船只,但是总能见到河边浣洗的妇人和嬉戏的孩童往来其间。河边灰瓦白墙或是红砖红瓦的民居在午间或是傍晚升腾起的袅袅炊烟,与这河景相映成画,倒也有几番江南水乡的况味。

  城南有一条河道,名为蛮河,自西向东汇入汉江,也是汉江最大的支流。当年秦人攻打楚国时,秦将白起正是利用这蛮河之水在武安镇挖渠引水,方才水淹楚国鄢城,这才拿下楚国,而这条渠至今仍被完整保留,作为农事之用,一名白起渠,一名长渠。蛮河之首建有一座大型水库——三道河水库,既是水利设施,也是县城十几万人口生活用水的水源地。水库树木葱翠,湖水清凉甘甜,湖中有岛,岛上有动物往来,自建成后也算得上是县城一大风景绝美的去处,更是何志彬这般年龄的少年时常流连的地方。

  说这南漳城历史悠久,倒无吹嘘成分,单就城内的文化遗址也足以验证。先说这城南,依蛮水之傍,山脉连绵不绝,其中一座山峰名曰玉溪山,玉溪山本无特别,只是因为三国时期,着名隐士司马徽在此居住方才显名,这司马徽又名水镜居士,因此,他所居住的旧所也被后人尊称为“水镜庄”。

  玉溪山东部离“水镜庄”不远的地方,立有一塔,名曰“文笔峰”,塔高30余米,呈八角形,七层八檐,原塔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是当时县城“六大风物”之一,新塔复建于1988年,也是揽瞰县城的最佳处所。

  城中央的位置是县衙所在地,只是保护利用并不妥当,被用作招待所的场地,县衙的主殿倒是保护尚好,只是一般人很难轻易涉足观瞻。

  与县衙一墙之隔的便是水镜中学,面积虽然不大,却也是城中重要的学府,这水镜中学正是因司马徽之名号而来,教育部门的初衷亦是为了借此名号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只是当时经费有限、人力有限,水镜中学长久以来也只是不温不火,鲜见出类拔萃之才,倒是何志彬他们这一届让校领导有了些许信心。这水镜中学所在位置以前是座孔庙,只是原有建筑因历史原因全部被毁,也是因为原有建筑被毁,才有了今天的水镜中学。

  城内还有一处名胜,在新修建不久的水镜路的北侧,也算是县城扩建后的中心地带,此处名叫“徐庶庙”,是一座清代建筑,也是后人为了纪念三国名士徐庶而修建的。这地方以前是城郊,建筑的周边都是菜地。说是“徐庶庙”,其实最早是徐庶的母亲坟冢所在,据说最早的建筑是徐庶在此地搭建的草棚,用作为母守孝、护坟所用,后人为了纪念并赞扬徐庶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