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关中自古出好兵
��是所短命大学,因为学员匮乏,资金短缺。于1915年也就是今年停办了。

  “先生如今还在教学?”

  二爷实在拿不准这位的来意,一步步的试探道。

  “那还有学生教啊!学校今年已经停办了。”

  “哪先生何以为生?”

  不会是来毛遂自荐求职的吧?二爷暗戳戳的想。

  “哦!这倒不窘迫,祖上略有薄产传下,温饱倒是不用担心。”

  “那就好!逢此乱世,有安身立命的家底那就好!”

  “大都督!是巨山先生的二公子?”

  嗯?~~~什么情况?老爷子的旧交?没听老爷子说过啊!再说年龄也对不上,这位顶多40岁出头。

  “先生认识家父?”

  “呵呵,不曾认识,只是当年在天津有过一面之缘。不敢说认识令尊大人!”

  这位太沉得住气了,话说的滴水不漏,让二爷根本摸不清他来此的目的。于是二爷干脆也不试探了,直接问道:

  “那么先生,今天来是~~~”

  “哦!说起来惭愧,小女苏利君自打那天见了大都督后,就茶饭不思,如今已病倒在家。我今天来不是来说亲的,昨日媒人已告知了你的情况。

  今日厚颜登门,就是想请大都督存一丝怜悯之心,移步贵驾到寒门劝解一下小女,你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

  好嘛!这通文绉绉的说辞,也就是变着法的软语相求了呗。对于有傲骨的文人来说,这比杀了他都难受,可见此人的拳拳爱女之心!

  听的二爷,那叫一个难受!合着我张二爷要是不去就罪大恶极了是吧!

  得!那就当次“人药”吧!大不了给小美女一些希望,把她推给北京的老母亲,省的老太太每天没事干整天瞎想。给她找点麻烦事忙着吧!

  二爷他倒是省事,又使用“甩锅大法”,把苏家的事往北京家里一推了事。岂不知他的甩锅,给家里的老太太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

  且不说北京张府因二爷一时不忍的甩锅造成多大的困扰。而西安的招兵名额已经满额了。

  张牧之从新一军里抽出得力干部,在新招募的30万新人中粗略的整编出六个军的骨架,刚教会这些新兵打枪,部队就准备要开拔了。

  因为二爷要在冬季之前进入新疆。所以路途还很遥远,时间很紧张的,因为一路上新一军还要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