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组建新一军(3)
讲的第一届新一军军官培训课在新建的可容纳六十名学员的大教室里开课了。

  之所以一个大教室只能容纳六十人,那是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扩音设备,再大的教室,后面的人就听不清讲台上的说话声了。

  所以二爷不得不采用这种分课时,分批重复讲课的授课模式。毕竟他只给军官们上课。

  而普通的士兵们则由原张牧之的战友们担任教官,按二爷新发的统一军事训练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军训练大纲),重新进行训练。

  而最受官兵们欢迎的就是二爷军事理论课。因为二爷这货在课堂上,不但讲军事理论还讲世界历史,更过分的是还夹带了许多“私货”。

  什么步炮协同;三角阻击阵地的建立;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的16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等~~~

  凡是前世革命老前辈们总结的经验让这二货全都剽窃了过来,这些可都是当时中国军队不传之秘的总结精华啊!。

  所以听总教官的课,永远都是那么新奇的百听不厌,永远都能学到让人欲罢不能的新战术新理论。

  就连张牧之他们那群讲武堂毕业的教官都尽量抽空到二爷的课堂来蹭课。

  二爷这一讲就讲了整整四个月,才把此次参加培训的官兵轮训完。丰台大营里的八万人的学员也按新的训练大纲练得初具规模了。

  (八万人中除了两个收置点派来的40000人外。还包括有张家子弟15000人;新招的学生兵5000人;后勤汽车兵20000人。)

  ====

  1915年的4月15日,老北京城已经褪去了寒冬的萧瑟,披上浅绿的春衣。

  这日二爷终于等来了他盼望已久的电报。留守上海的陈寿亭伙同武器改造大师伯特兰·贝尔曼拉着一大批的军需物资已经停靠在了天津港的码头了。

  二爷急忙派出500辆的后勤汽车兵,由熟悉港口事宜的家族商队负责人领路,直奔天津港而去。

  二爷知道在北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剩下实弹打靶的时间就不需要二爷操心了,有张牧之他们这些讲武堂的教官就足够了。二爷想在离开北京前多陪陪家人。

  因为张家有三个小家伙降生了。

  在离开军营前,二爷带着张牧之来到了一个戒备森严的小军需仓库。张牧之很好奇,因为几个月来,营地内的几个大仓库他全都巡视遍了,唯独这个由张家保镖日夜守护的铁桶一般的小仓库使他不得靠近。

  “督军!这是?”

  看见仓库里摆满了弹药箱,和比普通枪支大的多的包装箱。张牧之就更好奇了,不由得就问出了声。

  “牧之大哥!稍安勿躁。张三!~~~”

  “到!”

  “把车开过来,装上弹药,跟我去靶场!”

  “是!长官!”

  一行人坐着卡车,拉着半车的弹药来到了离营区3公里的实弹靶场。

  张牧之好奇看着这挺没有水冷套,张三一个人就能拿起的怪异机枪。忍着越来越大的好奇心,看着张三和助手操作着三脚架,安好了机枪。助手从弹药箱里拉出弹链安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