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楼 李相显十三
捡的。

  谁能知道,他一开始只是一个醉心诗书的孩子而已。

  当初就是因为幼舆先生的名声,他好奇拜访。

  哪知道一夜之间,三个兄长全部谋反,老父亲也凉了,他一个八岁的孩子,直接童工走起。

  整日丑时便起,视朝,读书,不能出宫门!

  他说什么了?

  他一个小孩子,就需要幼舆先生这种温和的,从容的,情绪稳定的,最重要的是好看的先生跟在他身边!

  他有什么坏心思?不过是先生为他打算,为了稳固他的地位,替他拉拢军队罢了。

  当皇帝的,没有军队的效忠,还能是皇帝吗?

  先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就是了!先生能有什么坏心思?

  先生不过是想要济世安民而已!

  一帮老古板,整日骂他!现在还要拆散他与先生!他与先生永远天下第一好!

  谁也别想离间他与先生!

  大臣一号:……

  大臣二号:……

  ……

  你都这么说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再说了,这都最后一个办法了。李相显是什么好惹的吗?这小皇帝不知道怎么回事,跟吃了迷魂汤一样!

  就是要护着那个幼舆先生。

  他是皇帝,一只手上占着大义,另一只手上握着军队。

  呵呵……

  先太祖杀人的刀还带着血锈挂在他后面呢!

  不知道为何,只要是对上李相显,就没有不倒霉的。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这个问题,他们要是问云裳就知道了。

  跟李相显玩心眼,他一个眨眼能给你安排十种死法……

  同样的,除了云裳,没有他不能骗(忽悠)到的人。

  所以,这才找了一个大儒出来与他文斗。

  子安先生乃一位积年的当世大儒。

  李相显一早就认识他,早在他还在山上时便已经与他书信往来十分熟悉了。

  子安先生的文风……不就是偏乐府吗?那些人给他找对手,都找不对……

  子安先生:老夫一连数次想要寻你辩学,你都以不得闲推脱。如今可推脱不得了。

  此次辩学便以《管子·侈靡篇》中:“节时与政,与时往矣”一句展开。

  现行的政策法令,礼义风俗,都要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管子认为,欲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不能尽依先王之法,必须审时度势,根据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旧有的法律政令、礼仪道德进行适当的调整,易政革俗,以通其变。

  虽说可以言政事,但是明火执仗将朝中下达的政令直接批的体无完肤太不礼貌,被皇帝记仇怎么办?

  所以,假借管子的观点来指桑骂槐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