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虚怀纳谏很难受
 推行任期制的目的,崇祯想过了,内阁首辅如果长期执政,要是出现严嵩、张居正这样的顶级玩家,他一定搞不定。所以先从根子上断了他们的念想。

  “第二条,内阁不得借助自身权力打压都察院、六科言官。有些人认为言官们弊大于利,但朕认为,任何时候有人唱反调、提意见总归是好的。怕就怕朕自己、或者内阁做错了,还不知道。”

  方光琛表情严肃,立刻跪下道:“禀陛下,别的不论,但就这条,已属于大明百姓之福!陛下的胸怀气度,恐怕唐太宗也不过如此。”

  邱瑜偷偷瞧了一眼方光琛,可以啊,小伙子,你这当面拍马屁的水平真的好厉害!

  崇祯微微一笑,“唐太宗也好、尧舜禹汤也罢,在人心里、在史册里。不是你我群臣可以考虑的事情。”

  邱瑜忍不住点了点头,好一句“在人心里、在史册里”!

  “至于言官风闻奏事的旧有惯例,朕觉得挺好。不过却被一些人拿来作为打倒政敌的工具,所以,朕想既保留风闻奏事的制度,又想做一些修改。”

  “这件事目前不是重点,但是你们要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平定天下,你们就要立刻拿出章程出来。”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邱瑜和方光琛齐道。

  崇祯背着手,在书案后面那一块台地上来回踱步。治理一个国家,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目前的主要矛盾是打垮李自成、好腾出手来收拾建奴。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的主要任务就是钱粮征集、兵员补充两件大事了。

  “这第三条规矩,克复京师后,内阁成员必须是奇数,或五人,或七人。其余阁员的人选,你们慢慢找。但是,江浙、湖广等区域必须要有人能入阁。”

  “内阁目前就你们两位。当前大明的任务侧重于军事,虽然说覆灭闯贼和建奴是重中之重,但旱灾、蝗灾、鼠疫肆虐神州大地,民不聊生。”

  “所以,民生问题也是头等大事。”

  崇祯忽然停下来,看着方光琛,“方阁老,你说你反对找官绅搞钱粮、反对三代免征的政策并非全无道理。但是这两项政策是我大明朝和亿万百姓翻身的唯一机会。你,可懂?”

  方光琛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他沉默了。

  衙署大堂内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众人都觉得这个方光琛真的是狂得没有边了,陛下破格提拔,他一日之内从平民蹿升为内阁次辅,居然第一天上班就不给崇祯面子。

  吴三桂忍不住开始摸鼻子。方光琛当了内阁次辅,以他和方光琛的交情,他吴三桂以后肯定是如虎添翼。可是今天第一天上岗,陛下的面子多少得给点不是?

  良久,方光琛叩头道:“与士大夫共天下,还是与百姓共天下,臣建议先搁置争议。等平定了闯贼和建奴,陛下再来给臣等训导。”

  “官绅、地主也是大明的子民。他们在地方的号召力不可小觑,他们在科举、教化、礼制等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一味打压他们,并非上策!”

  闻听此言,崇祯第一次知道了虚怀纳谏那是多么的不容易。怪不得历朝历代,除了唐太宗李世民外,绝大部分皇帝都不爱听大臣唱反调。

  这就是人性!